鉅大LARGE | 點擊量:409次 | 2023年08月17日
"電池之都"長興是怎么轉型成為"虛擬電廠"的
在虛擬電廠項目推出之前,小鎮的太湖能谷已經研發出了移動儲能電站,據測算,一個由長興新能源小鎮太湖能谷生產的公司型儲能電站,一年可為企業減少236萬元的電費開支。虛擬電廠的最終目的,是要處理好分布式能源與大電網的關系,而這是傳統電網企業近年來努力的一個重要方向。
虛擬電廠,起源于配電網中的分布式電源大規模應用。當大規模的分布式電源對大電網的負荷帶來不確定性的時候,通過虛擬電廠的儲能裝置,可以把分散的分布式電源組織起來,形成一種可控的、規模化效應的類似電廠的組織。
在電力市場中,虛擬電廠承擔了包括發電商、發電經紀商、輔助服務供應商以及售電商等多種角色,而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無法缺少儲能裝置的參與。
2017年,一個名為“源網荷儲售一體化能源互聯網”的試點示范項目在浙江湖州的長興新能源小鎮落地,這個項目由小鎮與超威集團、浙能集團共同投資近3億元,借助這個項目,“虛擬電廠”的概念第一次出現在長興人的視線中。
在這個試點項目推出之前,小鎮的太湖能谷已經研發出了移動儲能電站,據測算,一個由長興新能源小鎮太湖能谷生產的公司型儲能電站,一年可為企業減少236萬元的電費開支。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利用儲能這一關鍵技術,小鎮的虛擬電廠綜合運營服務平臺,選取了80家工商業用戶,針對其非核心生產設備、空調、照明燈等用電設備實行柔性改造,提供用戶用能數據監測、分析,通過合理減少終端用電需求,達到產生“富余”電能、起到類似增加建設電廠的效果。
虛擬電廠的最終目的,是要處理好分布式能源與大電網的關系,而這是傳統電網企業近年來努力的一個重要方向。不久前,國家電網公司主導發起了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虛擬電廠準的制定。同樣,在長興分布式能源發展的背后,也能看到當地供電公司的身影。
早在2013年,國家電網湖州供電公司就自主研發出了一套基于實時數據庫的新能源并網發電調度監控系統,實現了調控人員對光伏發電的實時潮流監視和開關狀態監視,確保設備并網后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在區域電網的規劃上,湖州供電公司開展了詳細的空間負荷預測,同時將若干個相鄰的、用電性質或供電可靠性需求基本一致的用戶化歸一處,為小鎮量體裁衣,打造專屬的電力規劃方案。
虛擬電廠之所以在長興落地,源自這里的產業基礎
長興,一度是國家官方認證的“電池之都”,這里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發展鉛酸電池產業。本世紀初,隨著電動助力車的興起,長興一下子冒出了兩百多家電池生產企業。小、散、亂,再加上頻發的環境污染事件,一度為長興帶來很多困擾,當地政府甚至發明了一套專屬的“休克療法”對當地產業進行治理。
終于,經過2005年和2011年兩次專項整治,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得到了改善,產業集中度提高,企業數量減少到了30多家,并全部實現了園區化生產和布局。最重要的是發展的理念變了,改造之后的電池產業以“再造綠色動力能源中心”為愿景,站到了新的發展起點上。
而虛擬電廠,不但有效利用了長興原有的電池產業基礎,并且大大提升小鎮前期布局的分布式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屋頂上的光伏,路上的太陽能板,甚至垃圾桶上的能量板,都將擁有一個智能的“大管家”,真正融入到地區的能源系統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