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94次 | 2022年07月08日
17起兼并購看2020動力鋰電池產業"劇變"
2020年,出擊動力鋰電池產業鏈的資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將對全球動力鋰電池市場競爭格局出現深刻影響,同時有關未來產業鏈供應份額的巨變也或埋下伏筆。
高工鋰電梳理統計,截止十二月二日,2020年國內動力鋰電池產業鏈兼并購案例達17起,其中動力鋰電池領域4起,材料領域11起,設備領域2起,涉足金額超236億元。資本注入趨于理性,尤其有關動力鋰電池的需求尤為迫切,今年動力鋰電池兼并購金額占比超6成。
和往年相比,2020年鋰電產業鏈兼并購事件重要呈現以下特點:
國際車企資本瘋狂涌向我國電池
今年以來,體量巨大的資本開始瞄準國內出貨量排名靠前的動力鋰電池公司,其中又以外資車企巨頭的動作最為明顯。大眾入主國軒高科、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本田認購CATL股份的消息先后在業內刮起旋風。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本田約37億元認購CATL總股本的1%;大眾投資約11億歐元成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戴姆勒9.05億獲孚能科技3%股份......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動力鋰電池經歷前一階段政策和市場的雙重考驗后,誕生了一批技術實力較強、具備一定產量規模、擁有成熟供應體系等綜合實力較強動力鋰電池公司,外資車企巨頭此時入局可謂恰逢其時。
另一方面,按照車企規劃節奏,2021-2023年是外資車企電動化車型的密集投放期,鑒于高端動力鋰電池未來產量缺口的出現,維穩電池供應,解決供應價格鉗制,和已經敲定供應關系的頭部公司從資本層面加深綁定,成為外資車企的方向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以并購、入股等方式掌握核心零部件控制權本是車企慣用的戰略手段,外資車企入局或給電池公司在市場戰略、研發思維、管理層面發生深層次變化,而這也或為后續動力鋰電池裝機量排名變化埋下伏筆。
材料領域橫縱向兼并購趨勢進一步突顯
相比于前幾年瘋狂上演的跨界兼并購,2020年動力鋰電池產業鏈的跨界兼并購已經偃旗息鼓,材料領域僅有萬華化學收購煙臺卓能一起,終止收購案例減少,行業內的橫向兼并購趨勢進一步突顯。
新宙邦擬22.27億元收購延安必康持有的江蘇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74.24%股權,構建六氟磷酸鋰自主供應閉環;璞泰來擬7.35億元收購山東興豐49%的股權,進一步提升公司石墨化加工競爭實力;恩捷股份6800萬元參和紐米科技76.36%股權轉讓項目......
有關鋰電產業鏈公司來說,橫縱向兼并購產業鏈公司可以更好地鞏固自身綜合競爭力,以生產協同優化產業資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同時,面對全球動力鋰電池新一輪的產量擴張,橫縱向兼并購有利于產量的快速擴充,以及對標的公司前期市場積淀的優化整合,有利于提升細分行業市場份額。
要注意的是,隨著動力鋰電池供應鏈橫縱向兼并購加速,加之供應鏈細分龍頭加速全球供應配套,以我國力量為關鍵角色的國際供應鏈舞臺正在形成,細分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攀升,而缺乏產量規模、成本控制、資本助力的公司或將退出動力鋰電池供應市場。
動力鋰電池和上游供應綁定關系加深
伴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升復蘇疊加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利好,"整車+電池"的合作升維讓動力鋰電池提前鎖定未來一定的市場份額。而確定及潛在的巨大市場需求倒逼下,動力鋰電池產量擴張已迫在眉睫,未來有關鋰電設備、鋰電材料的需求自然水漲船高。
出于維穩供應、技術保密以及成本控制,此前動力鋰電池公司傾向于和上游供應鏈合資建設廠,從CATL入股先導智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事件來看,動力鋰電池公司有關上游供應鏈的掌控需求已經升維。
和此同時,我國動力鋰電池供應鏈越來越獲得國際公司青睞,下一階段動力鋰電池產量的集中上量,必然導致優質設備產量、材料產量成為缺口資源,通過資本加深綁定供應也成為頭部動力鋰電池公司現階段的戰略考量之一。
以下為高工鋰電梳理的2020年動力鋰電池產業鏈兼并購案例,僅供行業參考:
下一篇:9家銅箔公司擴產"競備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