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56次 | 2020年02月10日
對于電池企業 上游資源已成兵家必爭之地
公告顯示,堅瑞沃能于4月2日復牌并繼續推進重大資產重組。據悉,堅瑞沃能此次重組標的資產為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AlturaMiningLimited。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相關內容吧。
早在2016年11月,堅瑞沃能已入股澳洲Altura礦業,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Altura礦業預計將于2018年二季度首次銷售鋰精礦。堅瑞沃能表示,此舉能降低子公司沃特瑪動力電池業務的碳酸鋰采購成本。
從堅瑞沃能此次披露的并購標的中,能夠隱約嗅到動力電池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為掌握話語權而進行的產業并購將會愈加頻繁。
眾所周知,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屬于政策驅動型產業,隨著今年春節前四部委下發最新補貼政策,這標志著國內新能源補貼提前退坡,也意味著動力電池產業將從2018年開始出現變局。
業內人士分析,新補貼政策進一步提高補貼門檻,同時也調低了補貼標準,但針對高續航里程純電動乘用車標準不降反升,燃料電池補貼標準也保持穩定,這表明政策取向已從普惠轉為擇優。因此,新政對企業的技術能力、制造水平、資金儲備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場向龍頭聚集的趨勢將繼續下去,二三線企業將越來越難以生存。
真鋰研究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動力電池廠家109家,而到2017年原有的109家僅剩至80家,也即意味著2017年有29家企業倒閉。而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方建華曾表示,到2020年,動力電池企業只會剩下10家到20家。
不過,未來對于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并非高枕無憂。2017年因補貼政策調整,車企將壓力傳導至整個產業鏈,動力電池價格被迫下降,但上游原材料碳酸鋰、鈷的價格卻在高位徘徊,由此導致電池企業出現兩頭擠壓的現象,對其盈利產生一定影響。
因此,對于電池企業來說,通過產業鏈布局來降低運營風險,已成為不少企業的選擇。行業龍頭比亞迪于2016年底與鹽湖集團、深圳卓域成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啟動3萬噸碳酸鋰項目建設。此外,興能集團、中信國安、贛鋒鋰業等鋰電企業也已掌控或開始涉足鋰礦資源,上游資源已成兵家必爭之地。
2018年,補貼政策轉向、產業格局分化將為動力電池行業未來數年的發展定下基調,可以預見,行業洗牌的大變局中,未來行業上下游之間的并購整合將愈加頻繁。
技術專區“世強&Keysight”開放實驗室將免費供外界使用對于電池企業上游資源已成兵家必爭之地基美電子推出新系列的汽車級金屬化聚丙烯薄膜電容器將用于汽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繼續壯大將面臨眾多挑戰共享電單車快速發展電池的安全性以及監測性能成主要面臨問題
上一篇:貼片電感失效 5 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