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52次 | 2019年11月26日
杉杉二次轉型鄭永剛定調Allin新能源
從率先實現負極材料國產化到投產全球最大負極材料生產基地,杉杉用了20年。下一個20年,杉杉在新能源領域還有更宏偉的目標。
1999年,杉杉從服裝行業跨界轉型布局新能源,從負極材料切入,逐步拓展至正極以及電解液領域。
2019年,杉杉將剝離服裝業務二次轉型加碼新能源,依然從負極領域切入,目標是要成為全球新能源行業的領導者。
“自去年開始,我們已在做重大的戰略調整,將全部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鋰電材料主業,核心目標是以性價比優勢、規模優勢及技術優勢占領市場,主導全球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對高工鋰電表示,杉杉的目標是致力于成為全球新能源行業的領導者。做不到第一,寧愿退出。
鄭永剛坦言,杉杉是誤打誤撞進入鋰電池材料行業的,到現在已經整整20年了。個人認為鋰電池的發展周期至少還有近20年,擁有20倍的成長空間。
如今,在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市場競爭加劇、鋰電材料產品價格和毛利率持續下滑等壓力,杉杉集團剝離旗下包括服裝、商場等業務,進行二次轉型全力加碼新能源,顯示了杉杉爭霸新能源行業的決心和野心。
10萬噸基地投產掌握行業定價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大負極材料企業都在擴充產能以搶奪市場話語權,但與杉杉相比卻略遜一籌。
日前,杉杉科技年產10萬噸負極材料包頭一體化基地一期項目在包頭市青山區正式投產。這意味著杉杉科技成為了第一家躋身10萬噸級別的負極材料企業,對杉杉科技以及負極材料行業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據了解,杉杉科技年產10萬噸負極材料包頭一體化基地項目總投資38億元,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年產6萬噸石墨負極材料和4萬噸碳包覆石墨負極材料,具備年產5萬噸石墨化加工的能力。實現了杉杉科技從原材料加工、生料加工、石墨化、碳化到成品加工集五大工序于一體的戰略布局。
1999年,杉杉與鞍山熱能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產業化國家863課題——“中間相炭微球”項目。
當時鞍山研究院碳素研究的“863”課題因經費不足而暫時擱置,鄭永剛去接觸了這個項目之后其實也沒看懂但感覺很好。憑借著企業家的敏銳度,鄭永剛認為這個項目有價值,可以把產品做出來,先不求回報。
同年,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家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企業。公司率先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間相炭微球”制備技術產業化,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實現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國產化。
彼時,世界上能夠生產負極材料的企業只有日本少數幾家,市場價格高達數十萬元/噸。同時,當時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等市場一片空白,杉杉的負極材料業務因市場需求太小而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靠服裝業務輸血維持生存。
但自2007年第一代蘋果上市開啟智能機時代以來,國內鋰電池產業獲得了迅猛發展,3C和動力等需求增長推動中國鋰電池產業快速發展,杉杉也迎來了市場轉機。
經過20年的發展,杉杉科技實現了年產百噸到年產10萬噸的跨越式發展。而負極材料的市場價格也從最初的60萬元/噸的價格,一路下滑至當前低端2-3萬元/噸,高端7-8萬元/噸的水平。而杉杉一直以來都堅持高端市場,成為了全球負極材料市場的領先企業。
在產品方面,杉杉的負極產品也從初始的中間相炭微球單一產品,發展成為擁有中間相、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復合石墨、其他負極材料(軟炭,硬炭,鈦酸鋰,合金材料)五大系列二十幾個產品多元化的產品結構,從而能夠滿足各鋰電池應用領域的要求。
2018年,杉杉股份負極材料實現銷售量33907噸,同比增長9.69%;實現營收19.38億元,占總營收的21.9%,同比增長30.7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9億元,同比上升7.88%,成為公司營收凈利的重要增長支柱。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總出貨量實現19.2萬噸,同比增長31.2%。受動力電池市場增長拉動,人造石墨出貨量13.3萬噸,同比增長32.74%;天然石墨出貨量4.58萬噸,同比增長19%。其中,杉杉科技負極材料出貨量排名行業第二,人造石墨出貨量排名第一。
當前,杉杉已經擁有上海、寧波、郴州、福建、湖州、內蒙古等7大研發和生產基地,當前負極總產能6萬噸。
一體化基地投產后,杉杉將依托內蒙古的低電價和優勢和豐富的石墨資源,在擴充產能、提升產品質量、降低制造成本以及產品交付等方面都獲得更多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其在負極材料領域的市場份額和行業地位。
“我們今年是10萬噸投產,到明年、后年,還會更快速地擴產能,以規模化和性價比,迅速掌握行業定價權。全球鋰電看中國,中國鋰電看杉杉。這就是我們的目標。”鄭永剛如是說。
Allin新能源做行業第一
當前,杉杉集團未來的發展戰略已經明確,具體來說就是一加一減。
“對于非新能源業務,我們能賣的會全部賣掉,去年分拆了服裝、今年7月剛賣了杉杉商業集團;而對于新能源產業內的非鋰電材料業務,我們還會戰略性進入,如增持澳洲鋰礦公司Altura,但不自己主控,以參股為主。”鄭永剛向高工鋰電介紹了杉杉集團未來的發展策略。
2018年,杉杉股份實現營收88.53億元,凈利潤11.2億元;其中,鋰電池材料營收70.5億元,實現凈利潤4.4億元。目前,鋰電池材料業務已經占據杉杉總營收的80%,成為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
基于對新能源行業的長期看好以及要成為全球新能源行業領導者的決心,杉杉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和轉型,全力加碼新能源。
2018年6月,杉杉股份將服裝業務板塊拆分到香港上市。7月,杉杉集團以29億元的價格將杉杉商業集團100%股份出售給唯品會。上述運作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收縮戰線整合資源,全力聚焦新能源業務。
對此,在正極、負極、電解液三大鋰電材料方面,杉杉將以提升性價比和規模優勢為重點,將高品質低成本作為核心競爭力,快速搶占市場制高點。
目前,杉杉已經在大規模擴充負極材料產能,10萬噸產能釋放之后杉杉將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降低產品價格,掌握行業定價權,進而提升公司的競爭優勢。
同樣的策略也適用在正極材料領域。目前杉杉子公司杉杉能源擁有正極產能6萬噸,公司位于長沙的"10萬噸鋰電動力電池材料長沙基地"一期項目已經投產。年產5000噸的高鎳03車間也已啟動,預計將在年內投產。待產能完全釋放出來之后,杉杉在正極材料領域的市場份額和產品競爭力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2018年,杉杉能源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6億元,同比增長9.49%,實現凈利潤5.15億元。
而在電解液方面,杉杉股份當前擁有電解液產能6萬噸,六氟磷酸鋰6000噸。2018年實現銷售量13383噸,同比增長109%,實現營收4.03億元。
隨著“年產2000噸六氟磷酸鋰、2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一體化項目”投產,有利于杉杉進一步降低原料成本、提升產品盈利能力。
與此同時,杉杉還在上游鋰礦資源以及下游動力電池領域有所布局,與公司三大鋰電材料業務實現協同發展。
下一篇:菲律賓高品位鎳礦山將停止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