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29次 | 2019年09月07日
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的研究進展?
摘要:本文就當前鋰離子電池研究中的熱點問題──隔膜材料,綜述了其主要作用及性能、國內外研究與發展現狀。重點探討了隔膜的制備方法,對干法和濕法的原理、工藝及所制得的隔膜性能上的區別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同時簡單介紹了隔膜的改性研究現狀和新型電池隔膜的發展,最后對電池隔膜的未來發展前景做出了預測。
1引言
在鋰離子電池的結構中,隔膜是關鍵的內層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決定了電池的界面結構、內阻等,直接影響到電池的容量、循環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優異的隔膜對提高電池的綜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隔膜技術難點在于造孔的工程技術以及基體材料制備。其中造孔的工程技術包括隔膜造孔工藝、生產設備以及產品穩定性。基體材料制備包括聚丙烯、聚乙烯材料和添加劑的制備和改性技術。造孔工程技術的難點主要體現在空隙率不夠、厚度不均、強度差等方面。本文主要比較了不同工藝制備的隔膜性能。
2鋰離子電池隔膜制備方法
聚乙烯(PE)、聚丙烯(PP)微孔膜具有較高孔隙率、較低的電阻、較高的抗撕裂強度、較好的抗酸堿能力、良好的彈性及對非質子溶劑的保持性能,因此鋰離子電池研究開發初期用其作為隔膜材料。目前市場化的鋰離子電池隔膜主要有單層PE、單層PP、3層PP/PE/PP復合膜。鋰離子電池隔膜按照制備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干法和濕法兩大類,其隔膜微孔的成孔機理不同[1~2]。
2.1干法工藝
干法是將聚烯烴樹脂熔融、擠壓、吹膜制成結晶性聚合物薄膜,經過結晶化處理、退火后,得到高度取向的多層結構,在高溫下進一步拉伸,將結晶界面進行剝離,形成多孔結構,可以增加薄膜的孔徑。干法按拉伸方向不同可分為干法單向拉伸和雙向拉伸。
干法單向拉伸工藝是通過硬彈性纖維的方法,制備出低結晶度的高取向PE或PP隔膜,再高溫退火獲得高結晶度的取向薄膜。這種薄膜先在低溫下進行拉伸形成銀紋等缺陷,然后在高溫下使缺陷拉開,形成微孔。目前美國Celgard公司、日本宇部公司均采用此種工藝生產單層PE、PP以及3層PP/PE/PP復合膜。該工藝生產的隔膜具有扁長的微孔結構,由于只進行單向拉伸,隔膜的橫向強度比較差,但橫向幾乎沒有熱收縮。
干法雙向拉伸工藝是中科院化學研究所20世紀90年代初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3]。通過在PP中加入具有成核作用的β晶型改進劑,利用PP不同相態間密度的差異,在拉伸過程中發生晶型轉變形成微孔。與單向拉伸相比,其在橫向方向的強度有所提高,而且可以根據隔膜對強度的要求,適當的改變橫向和縱向的拉伸比來獲得所需性能,同時雙向拉伸所得的微孔的孔徑更加均勻,透氣性更好。S.W.Lee等[4]采用干法雙向拉伸技術,制備了亞微米級孔徑的微孔PP隔膜,其微孔具有很好的力學性能和滲透性能,平均孔隙率為30%~40%,平均孔徑為0.05μm。采用雙向拉伸制成的隔膜的微孔外形基本上是圓形的,即有很好的滲透性和力學性能,孔徑更加均勻。干法拉伸工藝較簡單,且無污染,是鋰離子電池隔膜制備的常用方法,但該工藝存在孔徑及孔隙率較難控制,拉伸比較小,只有約1~3,同時低溫拉伸時容易導致隔膜穿孔,產品不能做得很薄。
2.2濕法工藝
濕法又稱相分離法或熱致相分離法,將液態烴或一些小分子物質與聚烯烴樹脂混合,加熱熔融后,形成均勻的混合物,然后降溫進行相分離,壓制得膜片,再將膜片加熱至接近熔點溫度,進行雙向拉伸使分子鏈取向,最后保溫一定時間,用易揮發物質洗脫殘留的溶劑,可制備出相互貫通的微孔膜材料,此方法適用的材料范圍廣。采用該法的公司有日本的旭化成、東然、日東以及美國的Entek等[5]。用濕法雙向拉伸方法生產的隔膜孔徑范圍處于相微觀界面的尺寸數量級,比較小而均勻。雙向的拉伸比均可達到5~7,因而隔膜性能呈現各向同性,橫向拉伸強度高,穿刺強度大,正常的工藝流程不會造成穿孔,產品可以做得更薄,使電池能量密度更高。
由圖1可以清晰看到干法與濕法制得的電池隔膜的表面形態、孔徑和分布都有很大的不同。濕法工藝可以得到復雜的三維纖維狀結構的孔,孔的曲折度相對較高,而干法工藝是拉伸成孔,因此空隙狹長,成扁圓形,孔曲折度較低。
下一篇:【科普】解析電動汽車熱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