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59次 | 2019年07月14日
氫燃料汽車“十城千輛”工程要來 哪些城市將入選?
如果提及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就不得不提到十城千輛工程,當年的計劃是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的方式,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以促進全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壯大。
(來源:微信公眾號“E車匯” ID:Eautofan 作者:余超)
十城千輛埋下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種子,如今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200萬輛,剛剛過去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了100萬輛,可以說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新能源汽車細分領域里的燃料電池車卻一直沒有大規模發展。
如今,這一局面有望得到徹底改變。近日有消息稱,氫燃料電池車有望在2019年正式實施“十城千輛”工程。
氫燃料電池車迎來機遇
2018年底到2019年初的一個月之內,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部、能源局、中國工程院等多部委會同地方和相關企業在京2次召開“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研討會”。
就各自領域的相關業務發展情況、技術研發進展、經濟成本與規模經濟效應分析、現存差距與問題等進行反復交流討論,并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政策提出了意見與建議,足見國家層面對發展氫燃料電池車的高度重視。由此,多部委做出在氫燃料電池車領域實施“十城千輛”工程的最終決策實際上并不讓人意外。
對照之前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十城千輛”工程,氫燃料電池車的“十城千輛”也會與此相似,先期在試點城市推廣,而后根據實際情況大規模推廣。不過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所不同的是,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是有一定基礎的,目前國內的北京、上海、張家口、成都、鄭州、如皋、佛山、濰坊、蘇州、大連等城市都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如果開展氫燃料電池“十城千輛”,這些城市都有望入選成為首批推廣城市。
實際上,要推動行業發展,推廣氫燃料電池車僅僅是其中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加氫站的建設。加氫站并不似充電樁一般,且不說一個加氫站的建設成本動輒幾百上千萬元,氫氣目前也沒有相應的管理標準,很多人目前還是處于談氫色變。
在《危險化學品目錄》中,氫氣與甲烷等易燃氣體并列其中。加氫站的國家管理標準目前在國內還是空白,其審批和監管是歸管控危化品作業的消防、安監,還是歸管理城市燃氣的住建部門仍然待解。以上海為例,加氫站加氫站審批在一些地區屬于城建,一些屬于消防,還有屬于區服務中心。相關人士告訴“E車匯”,如果沒有管理部門愿意管理審批,加氫站是建不起來的。所以說,只有在頂層設計上提出了相應要求,最后才便于落地實施。
政策加持資本涌入
早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普遍退坡之際,燃料電池汽車成為唯一一種享受不退坡特殊優惠政策的車型。
不僅如此,地方政府同樣給出的支持政策,廣東明確將大力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明確將省級補貼資金的30%用于支持燃料電池;廣東佛山的補貼力度最大,最高補貼可達800萬元;武漢按中央1:1補貼;上海、海南、青海按中央1:0.5補貼;重慶按中央1:0.4補貼;河南按中央1:0.3補貼。
從市場體量來看,經過近十年的產業培育發展,2018年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為主)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9.9%和61.7%。其中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完成1527輛。
除了政策加持,過去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到氫燃料電池行業。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公告,目前自主研發燃料電池汽車的主流車企至少有15家,主要以客車、專用車為主,只有上海汽車、上汽大眾兩家生產了小型乘用車。
據初步統計,從加氫站、燃料電池系統到整車制造,已經有超過30家上市公司布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其中不乏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車集團等國企,也有車企巨頭中通客車、宇通客車、上汽集團以及能源、材料等企業。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強力政策的刺激下,氫燃料電池車領域有望再現中國在純電動車領域的傲人推廣成果。
下一篇:關于固態鋰電池界面工程研發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