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17次 | 2019年07月04日
政策提振燃料電池車產業化 多家公司2018年盈利突破1億元
周三,滬深兩市股指呈現低開高走的態勢,全天維持震蕩整理走勢,市場資金做多意愿不足,尾盤收出一根小陽線,滬指微漲0.05%,收報2581點。盤面上,燃料電池板塊昨日整體上漲近1%,45只成份股股價實現上漲,占比逾八成。
個股方面,長城電工、安泰科技、康盛股份、蠡湖股份、全柴動力、星云股份、京威股份等7只個股昨日集體強勢漲停,美錦能源(8.14%)、雄韜股份(7.52%)、凱美特氣(7.50%)、華昌化工(6.61%)、中通客車(6.13%)、八菱科技(5.60%)和大洋電機(5.28%)等個股漲幅也位居前列,均逾5%。
在政策的支持下,隨著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加速突破,帶動燃料電池行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再上新臺階,成為當前燃料電池板塊強勢崛起的重要動力。《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1月23日,已有29家燃料電池行業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共有19家,占比65.52%。其中,雄韜股份、華昌化工、巨化股份、凱美特氣等4家公司2018年全年凈利潤均有望實現同比翻番,同比增幅分別為224.86%、179.16%、143.00%、131.27%,另外,美錦能源、京威股份、天原集團、東華能源、夢網集團、貴研鉑業、中電興發、三環集團等公司2018年全年凈利潤均有望同比增長達到或超過30%,顯示出較強的成長性。
從預告凈利潤上限來看,上述19家年報業績預喜公司中,有17家公司2018年全年盈利上限有望達到1億元以上,巨化股份、美錦能源、東華能源、三環集團等4家公司預計2018年年報凈利潤上限均在10億元以上,分別達到22.05億元、20.00億元、15.94億元和14.08億元。另外,中材科技(9.21億元)、京威股份(5.25億元)、深圳惠程(4.60億元)、大洋電機(4.39億元)、夢網集團(3.52億元)、漢鐘精機(2.50億元)和中電興發(2.24億元)等公司2018年全年盈利上限均有望達到2億元以上。
事實上,近期支持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政策利好頻現,也是日前板塊強勢表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三部委聯合召開優化市場供給促進居民消費電視電話會議,提出因地制宜促進汽車、家電消費,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綠色智能新型汽車和家電的消費需求。此外,在近期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上,歐陽明高院士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相比于純電動汽車,產業化進程大約晚十年左右,2025年,燃料電池技術將會成熟,推廣累計將會達到5萬輛到10萬輛。
此外,近日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科研團隊新研制的燃料電池實現了全產業鏈的完全自主化,具有技術水平先進、成本低等優勢,有助于燃料電池在我國大規模應用。
對此,中信證券表示,氫燃料電池車獲得政策傾斜,未來發展空間大。燃料電池具備功率密度、能量密度“雙高”特性,且產物清潔,是汽車理想的新一代動力源。目前國內政策逐步向燃料電池行業傾斜,產業化進程加速,逐漸進入產業扶持期,推薦重點關注在上游核心材料、中游系統集成及附件環節具有技術突破和領先布局的標的:貴研鉑業(催化材料)、濰柴動力(攜手巴拉德切入電堆)、大洋電機(參股巴拉德),關注雪人股份(空壓機)、東方電氣、雄韜股份。
國金證券則認為,燃料電池商業模式成型,產業鏈加速國產化。近期市場對于燃料電池板塊的關注度高漲。在電動車補貼退坡的同時,燃料電池還可享受原有補貼政策到2020年,另一方面國內企業規模化生產,加之各地產業政策相繼完善,產業鏈加速國產化。梳理燃料電池行業中與化工行業相關的板塊,包括上游的制氫環節,電堆中的質子交換膜、雙極板以及催化劑。推薦年報業績超預期的龍頭股:深圳惠程、雄韜股份、華昌化工、巨化股份、雪人股份、凱美特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