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89次 | 2019年06月27日
市場發展快,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企業加速布局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發展,目前首批進入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已進入“退役”期。有專家預計,2020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累計約為20萬噸,2025年將達78萬噸。舊電池處理不好,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處理得當則是有價值的資源。電池回收再利用已迫在眉睫。那么目前的回收情況如何?回收完又該如何處理呢?
電池大量退役梯次利用發揮余熱
在上海的一家工廠內,記者看到倉庫里的叉車正在搬運分拆好的汽車鋰電池。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回收退役電池的倉庫明顯不夠用了。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寶龍廠廠長呂明海:去年也就是這個一半(的量)。今年基本上都是這種就會要趕緊出貨,這里的倉庫還希望再擴一擴。
負責人介紹,公司去年回收的電池總能量接近400兆瓦時,主要來自早期在公共交通領域推廣的新能源車,大約相當于6000輛電動出租車或600輛新能源大巴的電池量。呂明海告訴記者,一般電池在使用8年左右后,雖無法滿足汽車動力需求,但仍保留著接近80%的剩余容量,絕大多數可以做成梯次電池,在其它領域繼續使用。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寶龍廠廠長呂明海:(壽命)長一些的可以用它做一些小型儲能去繼續循環用。像還有一些戶外照明,也不少。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昌平分公司總經理賀偉:最早像這些基站的設施都使用鉛酸(電池),隨著鉛酸電池的壽命都到期了,以后應該是所有的基站都用上這種(性能更好的)電池。
因為基站眾多,中國鐵塔公司可以大批量消化使用梯次電池,是全國電池梯次利用的主要試點單位。2018年,中國鐵塔的梯次電池使用量超過了兩GWh(吉瓦時)。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運行維護部總經理劉國鋒:相當于5萬輛電動乘用車的退役量,占到當期退役動力電池市場總量的50%以上。下一步向行業外拓展各類社會化能源服務,梯次利用規模將實現成倍增長。
回收難成本高電池性能評價亟待標準化
雖然退役電池可以進行梯次利用,但目前主要還來自公交車和出租車。而對于占據新能源車保有量更大部分的私家車,企業想要回收這部分舊電池,難度卻大得多。
李曉峰是北京一家電池回收企業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因為早期市場上新能源車數量較少,目前他們實際回收到的私家車電池量并不大。
為了解決電池流向難查、回收價格標準不一的問題,2018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委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確立了車企承擔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同時,還建立了相應的大數據溯源管理平臺。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每一只上車的動力電池都有一個23位的唯一編碼,就是相當于每一只電池有一個身份證。
溯源管理的另一個作用,是便于對電池使用性能作后續評估。目前,回收的電池由于車型、廠家各異,規格類型五花八門,讓后續的性能檢測和拆解工作難度變大,從而很難形成回收價格標準,也提高了梯次利用的成本。
北京匠芯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曉峰:按每度電(回收)成本來算的話,應該說是一瓦時3角到5角之間。(做完梯次拆解以后呢?)應該說7角左右。會有相應的成本增加。
李曉峰說,目前他們也在嘗試利用電池整包儲能來降低成本。而在專家看來,未來在電池設計時就應考慮更通用便捷的性能評價技術,降低后續拆解難度。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巡視員李力:目前為止已(全國)經建立了3500多個(回收)網點。(我們)鼓勵產學研用相結合,解決一些在回收利用過程中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
百億元“風口”將至回收企業加速布局
盡管回收數量有限、梯次利用成本難降,但這些問題并沒有影響企業回收利用電池的信心。記者發現,現階段產業鏈下游企業依然都在加大投入、積極布局,這又是為什么?在湖北武漢,記者發現一家回收企業里存放電池包的架子還空著許多。工作人員說,他們現在每天工作量相對輕松。
武漢三永格林美公司工作人員劉曉娟:(去年)應該有2000個包左右,因為現在很多電池退役期還沒有到,以后后續的話應該是在每年2萬個包左右。
除了拆解電池梯次利用之外,這家公司的另一項主要業務是將徹底利用完的電池進行再生處理、循環利用。在充分“榨取”電池剩余價值的同時,也解決了環保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從事電池回收利用的企業,大都還處于投入大于產出的階段,在電池退役潮真正來臨之前還很難實現盈利。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寶龍廠廠長呂明海:(投入)大幾千萬元。(過去)兩年應該還沒收回來,但今年年底沒問題。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宇平:我們確實是在一個等風來的狀態。預計應該是在明年開始會有一個比較持續的增長。我們目前規劃了是有45萬個(電池包)的一個回收量,如果是能達到的話,應該是接近百億元的一個產值。
專家表示,全國目前建成和在建的回收利用體系,總計已經可以處理多達70萬噸左右的電池。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志新:估計會在2025年的時候,(新能源車)它的產量會達到汽車總產量的20%,可能在600、700萬臺車。(現在)稍微產能過剩點,不應該太擔心,因為后續它的市場還在快速增長,所以說一些企業會超前做一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