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54次 | 2019年06月17日
如何規避儲能電站安全風險?
眼下的儲能行業沒辦法不談安全,畢竟有太多“不安全”的事情赫然在目。
遠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個儲能項目起火并發生爆炸,爆炸直接導致4名消防人員受傷。
近鄰韓國坐擁三星SDI、LG化學兩大全球領先儲能企業,也占了儲能起火數量的世界第一。在發生21起火災后,韓國儲能行業幾乎停滯。韓國政府目前正在調查這一系列事故,據稱將于5月公布結論。
就連同行也不太“爭氣”。4月22日,在上海某個小區的地下車庫,一輛特斯拉電動車發生自燃。監控錄像顯示,這輛電動車底盤突然冒出白煙,短短幾秒之內,車體發生爆燃,火勢兇猛。這并不是特斯拉第一次發生自燃,但這一次,自燃成了全民話題。
根據公開信息的不完全統計,2011年來全球發生儲能系統起火事件將近三十起,以鋰電池儲能系統為主。
提供更安全的產品顯然是各個電池生產商、儲能系統集成商需要做到的。鋰電池并非新事物,但應用于大規模電力儲存的時間確實不長。國際上關于電池能的若干標準都是近幾年出臺的新標準。在國內,業界也一直呼吁加強儲能相關標準的建設,尤其是安全、消防、產品檢測認證等方面。從電池本體到系統,制造企業仍然面臨諸多待破解的課題。
除了產品安全本身,企業也在思考通過商業上的安排規避經營風險。
比如,在儲能系統推廣初期,為了打消使用者的疑慮,儲能系統往往都由儲能企業自己持有。比如在用戶側儲能領域的“投資+運營”模式,使用儲能系統削峰填谷的工廠、園區并不擁有儲能系統,僅就峰谷差套利收益與電站持有者分成。火電聯合調頻也是如此,由火電廠和儲能電站持有者就輔助服務收益分成。
不過隨著儲能項目不斷推廣,一些儲能的實際用戶也開始考慮持有電站,而制造者和系統集成商自身也需要規避風險,保險進入了行業的視野。
對于一些有心拓展儲能業務的公司來說,安全風險是一件必須要考慮的事情,畢竟儲能產品的成熟度和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事故帶來的是高額的經濟損失和企業聲譽的負面影響。如果能至少規避了經濟風險,那也有很大幫助。
而據保險業人士介紹,購買相關的產品責任險除了能幫助企業減少經濟損失,對于儲能系統的項目融資也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對于一些需要開拓國際市場的企業來說,購買保險更容易獲取銀行授信和合作方信任。
今年三月,德國保險巨頭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宣布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針對現有儲能電池性能的長期保險產品。首個購買這一保險的是美國一家液流電池公司。如果制造商在后期的電池模塊維修和更換上付出的成本超出了預定數額,保險公司將為其覆蓋超出的部分。
隨著儲能市場的不斷擴大,保險企業也會對這個新興領域投入更多注意,企業也可以擁有多樣的風險控制手段。
不過這又回到了事情的起點。如果儲能相關的生產、建造、運輸和后期運維過程中事故率越高,保費就會越高,正如當下電動汽車保險費往往高于傳統燃油汽車一樣。只有事故率保持在較低的程度,保險產品才具有比較好的經濟性。
所以說,行業的發展,企業的壯大,最終還是要依靠于儲能產品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一篇:安裝儲能系統如何實現價值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