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79次 | 2019年05月21日
新能源汽車兩層安全防護技術能否減少事故發生率
新能源汽車安全如何保障
特來電從充電角度做出探索,兩層安全防護技術減少事故發生率65%。
車企、電池企業、樁企共同啟動安全生態合作。
2019年4月,一段特斯拉在地下車庫自燃并引燃旁邊停放的奧迪的視頻“串紅”網絡,其后,西安一輛蔚來汽車在維修時也發生自燃……據不完全統計,短短二十余日內,全國已發生11起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頓時成為一件全民關注性的事件。在產業正大步向前發展之際,新能源汽車安全如何保障成為一道必答題。
“交叉保護”與“日常體檢”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5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召開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電視電話會議,副部長辛國斌出席會議并講話指出,安全是事關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第一要務,近期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呈現多發態勢,全行業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加快建立全面的安全。
5月11日,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發布會在青島召開,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特來電”)正式對外發布了面向充電網的兩層安全防護技術,嘗試從充電角度解答新能源汽車安全之問。
特銳德、特來電董事長于德翔告訴記者:“歷史數據顯示,80%的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發生在充電中或充滿電后一小時。
作為國內最大的公共充電運營商,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通過充電網的主動防護降低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為此,特來電以科學大數據模型為依據,基于新能源汽車充電主動防護和大數據監測保障,研發并建立了兩層安全防護體系:CMS(柔性智能充電管理系統)主動防護和大數據安全防護。
特來電首席科學家鞠強介紹,CMS主動防護技術是在新能源汽車BMS(電池管理系統)之外,再給新能源汽車在充電時加上了一道“保險”。CMS主動防護技術體系建立了充電電壓不匹配、控制器通信故障、電池過溫、電池低溫、電池溫度異常、電池過充等11種防護模型,會針對BMS的相關異常情況進行二次檢測,如果發現BMS數據超出范圍、甚至死機,那么就會觸發主動防護終止這筆充電訂單。同樣,對于電池的溫度過高、過低,增長過快,電壓過高、過低等情況,也會觸發主動防護及時終止充電訂單,保護充電安全。
而大數據安全防護則是相當于在每次充電時給新能源汽車進行一次“日常體檢”。通過對比歷次充電時電池的狀態,判斷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狀況,并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狀況進行評分,實時將評分結果反饋給用戶,對得分較低的用戶發送安全預警信息,提醒用戶檢查車輛安全情況。
據特來電大數據云平臺統計,在2018年特來電的5300萬筆訂單中,特來電防護體系共防范了32萬次不安全充電,安全防護比達0.6%,避免燒車事故16起,降低事故發生率達65%;今年1~3月,充電安全兩層防護技術也預防了多起重大事故。
安全事關產業能走多遠
最近頻繁發生的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不僅會影響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而且事關新能源汽車產業能走多遠。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理事長董揚表示:“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三大難題,一是成本問題,二是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三是安全問題。成本問題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隨著國家各項政策的不斷出臺正逐漸改善。唯獨安全問題,主要是高比能量蓄電池的著火問題,目前還不能完全有效地管控。這一重大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有可能完全顛覆電動汽車發展目前所取得的大好形勢。”他建議,全行業都應重視電動汽車安全問題;政府和企業都要把安全視為電動汽車產品的首要性能;電池生產企業、整車生產企業、充電運營企業要打開邊界,
充分交換電動汽車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間的數據;要做好電動汽車充電環節安全管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不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相信隨著行業的不斷重視,企業的不斷科技攻關,將會有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上一篇:新材料可讓電池“自我修復”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自燃源頭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