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10次 | 2019年05月08日
電動車的續航里程究竟達到多少,才稱之為夠用?
2019年,當新能源補貼政策新一輪落腳時,相信許多企業都慌了神,這其中包括騙補的,也包括認真做事的。
對于騙補的企業而言,其實補貼退坡是一件特別氣人卻不恐怖的事。不恐怖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天必然會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氣就氣在,怎么這一天這么早就到了,預期收益簡直大打折扣……
2019年3月,純電動車續航里程補貼起步里程提升到250km,相對2018年提升了100km。集中精力扶持優質企業,這是政策導向,也是眾望所歸。不過,對于民眾而言,或許其最關心的問題不是補貼有多少的問題,當續航里程焦慮能夠得到緩解的那一刻,電動車才能真正獨當一面,收獲認可。那么問題來了,對于消費者而言,電動車的續航里程究竟達到多少,才稱之為夠用?
300km,我可以接受,你能嗎?
曾經,北汽董事長徐和誼在采訪中說過,“電動車續航里程在300公里左右是非常經濟合理的數值”,不過這一言語在行業中也引發了極大的爭議。正方觀點認為夠用,電動車主要用于市區代步,長途出行可開燃油車。反方則認為,不夠用,上下班往返80km,特別是冬季續航會衰減,一天一充電很繁瑣。
事實上,300km,車業雜談認為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數值。以自身和周邊的同事為例,從家到辦公室的往返里程10-50km不等,往返80km的還是比較少見。那么我們以往返50km為例,300km的續航里程能夠滿足6天的上下班出行,以如此算法,大部分人應該還是能夠接受的。
你的300km,可能只是我的150km!
但是,實際情況是如此嗎?其實不然。嚴格意義上來講,300km的續航里程,在車型本身和在用戶的心中的意義不能劃等號。
從目前國內純電車的現狀來看,有些技術比較好的企業,車型官方續航里程雖然標到了400-500km,但是基本上需在一個比較理想的條件才能夠達到,比如等速行駛,(市區擁堵,基本不可能做到),還不開空調(夏天馬上就到了,你想想不開空調會有多恐怖)……
400-500km的續航里程看似跟普通燃油車相差不大,但是電動車續航受環境和季節影響太大,400km的續航可能在開空調的情況下,300km都達不到,如果還要跑高速,那這個數值可能打折得更快,是不是很尷尬?
而反過來,在絕大部分用戶的認知中,300km的續航里程,是在普通工況的情況下,不管大夏天還是大冬天,開不開空調,堵不堵車,都能夠實現的,這個數值不能受外界條件的干擾。不然,我們有動輒能夠跑五六百公里、兩分鐘加滿油的燃油車,為啥要考慮電動車?
汽車仍然是奢侈品,300km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電動車還有其他“病”
事實上,對于電動車而言,除了不切實際的續航里程,還有充電的便捷性等問題同樣令用戶頭疼。
在國內,春節返鄉自駕的人不在少數,而如果連燃油車都會遇到加油排隊的問題,試想一下換成充電時間漫長的電動車,擁堵自不必說,時刻擔心里程不夠用等擔驚受怕心理的出現就已經對用戶造成了困擾和傷害。
然而,汽車對于中國普通家庭來講還是一件奢侈品,一次性投入及使用中產生的費用占收入的比例較大。且大部分用戶購買汽車的初衷就是為了出行方便,有舒適的出行體驗,所以如果在特別重要的使用情景中存在里程焦慮,既不能長途遠行,考慮到電池衰減平時還要小心伺候著,那么誰又樂意去買電動車?且電動車成本降不下來價格還挺貴,如果不是搖不到號或者限行問題,誰又會稀罕呢?
所以,即便300km的續航里程問題解決了,我們也覺得夠用了,但是電動車仍然有充電的便利性和其他問題亟待解決。一環扣一環,300km就從主要關鍵問題轉變為了基本需求,爭論的點也似乎應該往前走了。
短期來看,電動車的發展依舊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不然消費者很難為其買單。當然,政策的支持需要有選擇性。從補貼退坡來看,我們應該覺得很慶幸,劣質的產品逐漸被淘汰,優質的留了下來,則有機會變得更優。相信用戶心中的300km續航里程,也能夠在短期內變成現實。
從長遠來看,電動車對于環境來講,相對燃油車確實更加清潔環保,所以也是一種可能發展的選擇。不過從現在的局面來看,用戶們也大可不必為純電動車所遇到的問題而擔心,因為除了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如果發展得好,在“充電時間”上面起碼是不用擔心的。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將走向何方,還是一個未知之數,也都有可能遇到可知的、未知的、我們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一系列問題,所以現在,我們還是好好的珍惜加油兩分鐘、一次能跑500-600公里的燃油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