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92次 | 2019年04月10日
動力電池行業喜憂參半
動力電池行業喜憂參半。從下游市場需求看,在補貼下滑情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上半年我國新能源車產量高達41.3萬輛,同比增長94.9%,7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數據雖然尚未公布,但從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看仍有保持了80%以上的增長。
資金鏈條承壓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速
新能源車銷量快速增長
由此帶動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快速增長,上半年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了15.5GWh,同比增長168%。根據各企業出貨量初步預計,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達到了22.9GWh,同比增長超過20%。
但從動力電池產業自身看,從年初爆出的沃特瑪債臺高企,到年中的銀?。暇┕S)被查封又解禁,再到猛獅科技公告賬戶資金被銀行劃走以及賬戶凍結,一批骨干企業相繼出現各種困難,而寧德時代、比亞迪、天津力神、國軒高科等骨干企業則是發展勢頭正猛,動力電池行業正在加速洗牌。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沃特瑪、銀隆、猛獅科技殊歸同途
2018年3月,沃特瑪被曝拖欠供應商貨款,4月堅瑞沃能自曝公司自身與沃特瑪債務違約,整體債務高達221億元,逾期債務20億元,沃特瑪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目前,沃特瑪與供應商多方協調,決定通過存貨銷售和固定資產銷售對供應商應付債務進行抵扣。同時沃特瑪正在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資產重組。7月初,沃瑪特宣布停產放假6個月。
銀隆的問題在1月就開始暴露,銀隆爆出存在拖欠供應商貨款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拖欠金額超過12億元;5月媒體報道銀隆各大園區訂單減少、工廠停產,在建園區進展緩慢;7月銀隆南京工廠被江蘇省高院查封,盡管幾天后解禁,但供應商上門討債、大面積減產、訂單下滑、裁員等問題仍然困擾銀隆。
猛獅科技作為上市企業,其問題暴露得較為突然,8月2日猛獅科技相繼發布了多個公告,一是表示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在未告知公司、福建猛獅及保薦機構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情況下,直接從福建猛獅募集資金賬戶劃轉近6300萬元用于歸還部分到期貸款本金;二是指出公司及子公司近29個賬戶被銀行凍結,凍結資金超過1.3億元,主要原因是借款合同糾紛和買賣合同糾紛。
沃特瑪、銀隆、猛獅科技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關鍵就在于訂單明顯下滑、資金鏈出現問題。
根據堅瑞沃能(沃特瑪母公司)發布的財報顯示,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沃特瑪的營業收入出現了斷崖式下滑,2017年第二季度營收達到32.8億元,到第四季度驟降至15.8億元,第四季度訂單明顯不足,多個廠區處于停工的狀態。
銀隆的問題差不多,2017年銀隆實際銷售3355輛純電動客車,較2016年的6200輛下降將近一半。未經審計年報顯示,銀隆2017年凈利潤為2.7億元,同比下降67.9%。銷量不佳,訂單也同樣是顯著下滑。
猛獅科技2018年一季度的財報顯示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4%,凈虧損收窄36%,但在半年經營業績預告中爆出上半年虧損將超過2.7億元,上年同期盈利達到4700萬元,關鍵就在于大訂單未能預期落地,結果造成運營資金緊張,出現了未能如期歸還到期貸款和支付合同貨款。
盲目擴張之禍
沃特瑪、銀隆危機爆發的原因表面上是訂單下降、業績下滑造成的資金鏈斷裂,深層次上則是此前幾年的盲目擴張。猛獅科技盡管擴張步伐不快,但由于其將業務中心轉移至動力電池方面,在沒有獲得大訂單的情況下,資金鏈難以為繼。
資金鏈條承壓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速
沃特瑪渭南生產基地項目
沃特瑪自2014年加快擴產步伐,在銅陵、十堰、荊州、唐山、渭南等地建設生產基地,產能也從2014年的近4GWh迅速擴大到2017年的近20GWh。大躍進發展的背后,沃特瑪的債臺高企??梢钥闯?,支撐沃特瑪在過去兩年飛速發展的基礎是迅猛增長的債務尤其是短期借款。如表1所示:
表12017年沃特瑪債務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資金鏈條承壓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速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賽迪智庫整理,2018年4月
(注:堅瑞沃能是沃特瑪的母公司,其收入、負債的95%左右都來自沃特瑪,表1數據均采用堅瑞沃能的數據。)
銀隆也差不多。2016年董明珠等明星企業家入股銀隆,帶來了近30億元的資金,自此銀隆開啟了快速擴張模式。據統計,2017年銀隆在蘭州、天津、攀枝花、珠海等7地簽下了投資規模高達80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項目。至此,銀隆在全國布局的產業園區已高達11個。多個產業園同時在建,對銀隆的資金造成了極大壓力。
沃特瑪、銀隆等企業的投資規模遠遠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只有出現風吹草動,資金短缺問題的發生是必然的。而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多個政策調整,包括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融資收緊等,成為壓垮相關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補貼政策調整。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加大了對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支持力度,2018年新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延續了這一思路,極大改變了我國動力電池市場格局。以高能量密度著稱的三元電池得到市場青睞,2017年裝機量猛增10GWh,而能量密度較低的磷酸鐵鋰電池市場需求萎縮,裝機量不增反降2.5GWh。
進入2018年之后,這種趨勢繼續延續。2018年上半年,三元電池裝機量占比達到了56.4%,較2017年年底提高了11個百分點。這對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的沃特瑪和以鈦酸鋰電池為主的銀隆造成了極大影響,訂單量顯著下滑。
價格下調壓力大。我國動力電池價格在2017年持續下滑,下滑幅度超過20%。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組價格從年初的1.8~1.9元/Wh下降到年底的1.45~1.55元/Wh;三元動力電池組價格從年初的1.7~1.8元/Wh下降到年底的1.4~1.5元/Wh。
這主要歸因于:一是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明顯下降,整車企業為了控制成本要求動力電池企業同等幅度降低供應價格;二是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相關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主動降低價格。這極大影響了相關企業的毛利率,難以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
融資政策收緊。2017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金融去杠桿,市場信貸融資開始收緊,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直接融資困難重重,而2017年債券市場持續調整,許多有發債需求的企業被迫取消發行,再融資受阻,盾安集團、神霧環保、中安消、凱迪生態、盛運環保等眾多企業均出現了資金鏈問題,信用違約潮如期而至。
資金鏈條承壓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速
融資政策收緊導致資金鏈緊張
動力電池行業也未能幸免,寧德時代原計劃上市募資130億元,而實際上市時募資金額只有50余億元,多家上市公司發債受阻。沃特瑪由于多次融資(包括發債)未果,出現債務違約;銀隆中止上市輔導,無法從銀行、金融市場獲得足量資金;猛獅科技上半年到期融資大多未能順利續貸,到期歸還融資款擠占了公司大量流動資金。
除此之外,市場定位不準確、客戶結構不合理等因素,導致在市場劇烈變化時會對企業訂單、經營狀況造成重大影響。我國動力電池市場擁有100多家企業,但是市場上多數產品同質化嚴重,沒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產品在推廣過程中沒有形成品牌效應。
同時,部分企業對于客戶的市場開拓能力和償債能力缺乏了解,在客戶出現經營困難時容易受到波及,而部分企業客戶結構過于單一,單個客戶比重過大,企業受到客戶的影響較大。沃特瑪、銀隆、猛獅科技三家企業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行業洗牌加速
從去年以來,我國動力電池行業出現問題的不只有沃特瑪、銀隆、猛獅科技這三家企業,更多企業由于知名度低、媒體未報道等尚未被知曉。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約為160家,到2017年大概只有130家,而到今年6月底在100家左右。
另外一個數據也可以佐證這一點。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發布了5批,約100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機。而2017年一共發布了12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實現動力電池裝機的企業有107家。
截止至2018年8月8日,一共發布了8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實現動力電池裝機的企業只有87家。預計還有4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要發布,可能還有新的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機,但2018年全年實現動力電池裝機的企業數量肯定不會超過100家。
資金鏈條承壓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速
CATL與BYD動力電池市占率超50%
更值得關注的是企業動力電池裝機量占比情況。2016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為28GWh,前10位企業占比之和為79.6%,前兩名(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占比之和剛過50%。2017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了36.4GWh,前10位企業占比之和為72.5%,較2016年下降了7個百分點,前兩名(寧德時代、比亞迪)占比之和不到45%,同樣下滑了5個百分點。
而2018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5.5GWh,前10位企業占比之和達到了87%,較2017全年提高了14.5個百分點,前兩名(寧德時代、比亞迪)占比之和已超過60%,較2017全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動力電池市場集中度在2018年明顯提升,前兩名占比60%,8-10名占比27%,剩下77家企業占比僅為13%。
動力電池市場正逐步向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家龍頭企業集中,國軒高科、孚能科技、深圳比克、天津力神等第二梯隊極力保持現有市場地位,加上三星SDI、LG化學、松下等外資企業虎視眈眈、已經開始搶占市場,對于其他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慘烈的市場競爭已經到來。預計到2018年底,隨著應付賬款和債務的到期,將會有更多中小型動力電池企業出現問題。
如何打好突圍戰?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頻率加快,預計很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就提前進入了后補貼時代。面對外有三星、LG、松下等巨頭的競爭,內有上游材料漲價、下游汽車廠商壓價以及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嚴重(實際產能利用率不足40%)的不利形勢。
除開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家(他們規模足夠大、品牌影響力足夠強、對產業鏈掌控能力強)之外,包括第二梯隊在內的眾多動力電池企業如何打好這場激勵的市場突圍戰、生存下來、發展起來?
在筆者看來,絕大部分動力電池企業都會成為這場突圍戰的犧牲品,能存活下來的企業肯定做到了以下三點:一是市場有定位,產品有特色。動力電池市場說小不小,細分領域還是很多,例如高中低端市場,高倍率、高能量密度,常溫、低溫等等,除極個別企業外,大多數企業不可能全覆蓋。
因此,企業需要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發揮出自己的技術優勢,打造出獨居特色的動力電池產品,如輕量化、高安全、長循環、低成本、低溫性能優異等等。找準了定位,瞄準細分市場,產品特色鮮明,肯定不愁訂單。絕大多數企業不要想著瞄準最大的市場、開發通用型的產品,那肯定拼不過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巨頭的。
資金鏈條承壓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速
找準市場定位尤為關鍵
二是技術路線要選對,研發投入跟得上。目前來看,三元電池成為動力電池主流的可能性非常大,但磷酸鐵鋰電池是否會被淘汰尚有待檢驗。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技術實力有限,不可能也不允許選擇多條技術路線同時跟進,只能選擇一條技術路線走,這就需要選對。選錯的結果也許就是沃特瑪、銀隆了。
同時,企業在研發投入上還要跟得上,畢竟動力電池更新換代比較快,國家對能量密度的要求比較高,沒有足夠投入,就算有特色產品,也很難長久堅持下去。只有不斷開發出的特色產品跟得上市場需求,企業才能存活下來。
三是客戶結構均衡、產能利用率合理。動力電池企業需要積極調整客戶機構,尋求與經營穩定、產品質量較好的優質客戶合作,對于賬期較長、信用不夠良好的客戶及時終止合作,同時增加合作客戶的數量,實現下游客戶多元化,降低對單一客戶依賴性風險,這樣的前車之鑒很多,當升科技當年最大的客戶是三星,后來三星明顯削減當升科技的采購量之后,當升科技用了三年多的時間才緩過來。
另外,動力電池企業要根據自身資本和客戶需求的情況,合理規劃電池產能,保證現有產能的利用率,對現有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提升產線的生產效率和產品的性能,若沒有優質大客戶,堅決不新建產能,杜絕一切盲目擴張。
上一篇:動力電池陣地轉移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