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41次 | 2019年04月09日
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動力電池產業布局空前盛大
動力電池增長強勁“以量補價”,電動化趨勢提升市場空間
在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的帶動下,動力電池維持旺盛的需求。2018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56.98GWh,同比增長56%,整個行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受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和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影響,動力電池價格逐年下降,“以量補價”是當下行業發展的重要邏輯。我們預計2019/2020/2021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為77/113/158GWh,根據測算今后三年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市場規模超過3400億元。
補貼效應弱化行業面臨“消費分級”,性價比推動技術格局分化
2019年新補貼政策即將落地,雙積分政策指標也將正式考核,積分政策逐步接棒補貼政策引導行業發展。政策補貼效應逐步弱化后,動力電池行業將面臨“消費分級”。目前行業發展“向前”的趨勢較強且競爭格局的優化逐步對低端產能實現出清,從生產技術發展的歷史經驗我們判斷三元電池依舊是未來動力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鐵鋰電池憑借價格優勢在平價時代留有發展空間。預計2019年三元電池的市占率會進一步提升至65%左右。
產業鏈毛利轉移趨勢漸顯,產品競爭力決定議價能力和現金流
我們選取了產業鏈34家上市公司新能源業務毛利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這兩項財務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整個產業鏈的毛利率上游高于下游,且毛利逐步向上游轉移。待下游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成熟后將形成全產業鏈毛利率兩端高中間低的“微笑曲線”。
中游行業毛利率分化的表層原因是產能利用率的分化,根本原因在于動力電池產品的供求關系,產品的品質以及企業與下游客戶的綁定程度。上游和下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明顯好于整個中游行業,且上游公司18年上半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高于去年同期,而中游大多數公司則剛好相反。產品競爭力決定了公司的議價能力和現金流狀況。
外資入內產能布局力度空前,內資趨外動力電池國際爭先
2020年底國內新能源政策補貼將全部取消,中日韓電池企業的競爭更為激烈,各方紛紛加大產能布局力度。據統計,松下、LG化學、三星SDI、寧德時代、比亞迪2020年動力電池規劃產能較2017年分別提升了131%、2344%、203%、493%、733%。我們對比國際廠商不同業務營業利潤率,發現其依靠集團其他業務反哺動力電池業務,實現電池產品的高性價比,搶占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國內電池廠商在穩固國內市場占有率的前提下,也在積極參與國際市場和全球競爭。隨著未來電池市場競爭加劇及新能源汽車國際化發展,競爭格局將由國內市場集中度提升向動力電池國際化競爭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