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606次 | 2019年01月09日
氫能未來會有怎樣的應用發展趨勢?
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成為業界關注的新寵,是全球能源向可持續發展轉型的主要路徑之一。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展覽會上,日韓汽車企業展示其對氫能汽車、氫產業、氫能社會的最新成果;作為冬奧會的舉辦地張家口,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張家口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論壇。
在佛山南海舉辦的2018第二屆氫能周系列活動和在江蘇舉辦的第三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都描繪了氫能產業的美好前景,當然也包括對發展氫能汽車的一些思考。
越來越多國內企業正在加入燃料電池行業。但不可忽視的是,雖然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前景向好,但也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那么,氫能未來會有怎樣的應用發展趨勢?其發展還需要哪些政策及法規支持?燃料電池大規模產業化有何種瓶頸?本期南海朋友圈聚焦21世紀最具潛力的氫能。
借冬奧會東風搶占氫能產業風口
作為京津冀氫能產業集群的重要節點城市,張家口市依托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優勢、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歷史機遇、借助2022年冬奧會舉辦東風,全面布局氫能產業。經過數年發展,張家口市不僅在風電和光電的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氫能的開發利用方面也走在了前列,成為國內氫能生態建設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已投入使用74輛氫能公交車
近年來,張家口市先后引進億華通、北京市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企業及研發機構,加強與清華大學等高校項目合作,專注于實現燃料電池核心技術與產業化突破。同時,引入北汽福田、吉利汽車等車企,整合產業鏈企業,進行燃料電池整車研發與生產。目前,北汽福田已推出多款燃料電池客車,并完成當地1600米高海拔、超長連續爬坡及零下30度低溫啟動、零下40度低溫存儲等各種環境適應性測試,產品優越性深得海內外矚目。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張家口市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廠和加氫站項目開展。目前海珀爾制氫廠一期及加氫站項目已投入運營,年產氫量為1600噸,可滿足600輛12米長公交車用氫需求。二期完工后,年產氫量可達6000噸,能夠滿足京津冀地區2000輛燃料電池大巴用氫需求。這意味著可以實現京津冀地區小批量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推廣。按照相關規劃,截至2022年前,張家口市將形成16個區縣加氫網絡全覆蓋。
同時,大力推廣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大范圍應用,打造低碳奧運專區、可再生能源交通運輸體系,實現可再生能源設施全供應。2017年,創壩園區率先啟用兩輛燃料電池客車用于通勤班車。2018年7月,74輛由億華通與北汽福田、宇通客車等聯合研發的燃料電池公交車上線,擔綱公交1路、23路、33路等線路的運營工作,單車日行駛里程近300公里,無論是投運燃料電池公交車總數量,還是其在公交車型中的占比,均為全國第一。2019年還將新增170輛,到2020年全市投入使用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出租車計劃達到1800輛,建成加氫站21座,實現制氫每年2萬噸、制造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每年1萬套、生產氫燃料電池客車每年4500輛,初步形成從氫氣制備、儲運、加注到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和整車研發、生產、檢測的全產業鏈。
為氫能產業開辟綠色通道
張家口市還出臺優惠政策和建設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綠色通道,進一步落實“氫能張家口”方案,全方位深化氫能產業鏈布局,營造優良發展環境。在商業推廣應用方面,以公交和物流領域為突破口,進一步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備用電源及相關產品應用。另外,在落實好現有人才政策基礎上,積極引進氫能領域人才,開展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大本地人才的培養力度。
張家口市副市長李宏表示,為有力推動此項工作,張家口特別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
落地兩項優惠。符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稅收規定的,將按減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符合準入標準的新能源產業鏈項目,土地出讓底價將按該市工業用地對應最低標準的70%執行;
給予三項補貼。包括生產性貸款貼息、租賃廠房補貼和融資租賃設備補貼;
給予四項獎勵。包括投資額度獎勵、品牌建設獎勵、科技創新獎勵和人才引進獎勵。其中對注冊資本全部到位且完成投資的將給予實際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度不低于3%的獎勵;
給予五項支持。包括低成本用電支持、產業創新發展專項支持、技改資金支持、IPO上市支持和標準制定支持。
提前布局爭做氫能產業開路先鋒
一座小縣城,打造氫能產業,從零突破、大膽嘗試,贏得全國乃至全球的矚目,收獲多個“中國唯一”的榮譽。自2010年大膽布局以來,江蘇如皋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殺出一條血路”的決心,拉開了氫能產業發展的大幕。
全面配套氫能產業
培育新興產業,光有熱情,不夠。如皋堅持“優質的政府服務是地方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理念,發揚“店小二”精神,以務實的舉措,不斷突破土地、人力、金融等要素保障瓶頸,為產業發展全面保駕護航。新近出臺的《如皋市扶持氫通用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細化落實了一系列扶持企業做大做強的激勵政策,比如氫能和新能源汽車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的最高可享受1000萬元的資助,落戶的氫能產業人才最多可享受100平方米左右的人才公寓或100萬元的購房券,通過“雉水英才”評審的最高還可享受1000萬元資助等。
發展氫能產業,沒有根基,不行。其時,如皋的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已打下扎實基礎,擁有康迪、賽麟、陸地方舟等6家新能源整車、改裝車企業和80多家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如皋以“嫁接”思維,將二者“聯姻”,積極推動氫燃料電池系統和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合作。此外,如皋以產業為核心實施精準招商,既招項目,也招平臺,更招人才。安思卓新能源、江蘇清能、加拿大星動新能源等近20家氫能企業相繼而來,涉及制氫加氫設備、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氫燃料電池電堆系統、氫燃料電池汽車等多個環節,一條集制儲運氫、加氫、氫燃料電池研發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制造、氫能產品示范應用“五位一體”的氫能產業鏈初步形成。
打造新興產業,沒有影響力,不夠。近年來,如皋積極參與并組織籌辦氫能產業活動。2016年組織召開“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如皋峰會”、承辦全國燃料電池標準化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內唯一的“氫經濟示范城市”項目落戶如皋;2017年承辦“第二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吸引了來自國內外政產學研界共計1126名參會代表參會,引爆行業熱點;2018年4月,“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發展規劃”正式啟動,如皋全程參與并推動,也是長三角唯一一個被納入規劃的縣級城市;2018年10月23~25日,“第三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再次于如皋舉辦。
將目光投向周邊區域
2018年7月,如皋“氫能小鎮”正式獲批為江蘇省第二批特色小鎮,成為國內首家以氫能為特色的產業鎮。小鎮將圍繞氫能產業鏈,構建完善集研發、生產、檢測、應用、推廣等于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使之成為氫能應用示范的最佳載體,打造國內首個“氫能社會”的樣板工程。
目前,為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如皋對接江蘇省汽車工程協會成立的“江蘇省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聯盟”,對接清華大學策劃共建“氫能戰略研究院”,對接同濟大學、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策劃共建“氫能產業研究院”,對接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合作共建“如皋氫燃料電池檢測中心”。預計到2020年,建成加氫站3至5座,公交、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務領域新增車輛中氫燃料電池汽車比例不低于50%;到2030年,氫能產業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氫經濟示范城市。
在種好自家責任田的同時,將目光投向周邊區域。如皋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以及上海、鹽城、蘇州等城市,積極參與策劃并推動“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發展規劃”和“長三角氫經濟一體化規劃”,目標以長三角高速公路為主軸,推動長三角城市群城際間由點連線、由線構網的氫能基礎設施網絡化適度超前布局建設,推動氫能高速示范線路建設,拓寬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范圍,將長三角地區打造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氫能基礎設施網絡集聚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區,充分帶動全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
下一篇:蓄電池的分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