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36次 | 2019年01月04日
青海:打造新能源發展新格局
青海是名副其實的"鋰資源大省",目前初步探明鹽湖氯化鋰2248萬噸,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80%以上,察爾汗鹽湖鋰資源占世界儲量的三分之一。在青海,一場關乎百姓福祉、永續發展的綠色變革正在進行。依托得天獨厚的鋰資源,坐擁豐富鋰資源的青海正在將鋰電產業優勢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經濟優勢,計劃在2020年前打造千億元鋰電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不斷加快全省產業結構的的轉型升級。
鹽湖提鋰生產碳酸鋰,進而生產磷酸鐵鋰,為發展鋰電產業打下基礎,一條新能源領域的鋰電池全產業鏈正在青海逐步形成。短短幾年,青海鋰電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從上游碳酸鋰到電芯的產業基礎,構建了完整的鋰電產業鏈條,逐步向全國乃至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鋰電產業基地邁進。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青海省打造千億鋰電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在產業配套、人才技術等方面已具備了實現產業集聚發展的優勢,已經成了鋰電產業的"硅谷"。依托上游形成的碳酸鋰產業優勢,開發區南川、東川、甘河三個工業園區圍繞鋰電產業鏈條,吸引了以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動力(儲能)電池、鎂基電池生產的企業入駐,并實現規模化生產。隨著隔膜、電動汽車項目的入駐,也為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產品附加值奠定了基礎。
在開發區,鋰電池正極材料規模不斷擴大,在眾多企業中泰豐先行再發力,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磷鐵鋰和三元素等正極材料生產企業。電池組裝實現從無到有,青海比亞迪一期6G瓦時產能的動力電池生產項目在不久前投產下線。在此前青洽會上比亞迪還與開發區簽約14GWH動力電池項目,包括2016年簽約的10GWH項目,都將于2019、2020年建成并釋放產能,這個年產能為24GWH的項目,將成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動力鋰電池工廠。時代新能源現已形成960兆瓦時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能力,二期項目正在建設。綠草地新能源25萬千瓦時鎂基鋰電項目已建成投產……由遠及近到下游,通過不斷強化實施的"產業鏈招商",鋰電池產業相關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等生產企業風生水起,中下游產業發展熱火朝天。
當下,鋰產品作為新能源的"心臟",廣泛應用于鋁電解、電池、特種航天等各個領域。預計2020年世界碳酸鋰總需求量達到46萬噸,其中動力電池用碳酸鋰20萬噸。據了解,為了搶抓全球對鋰電池需求快速增長的機遇,青海相繼出臺《青海省千億元鋰電產業發展規劃》《青海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產業政策文件,明確提出"力爭到2020年,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千億元鋰電產業基地"和"著力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開展鹽湖鋰鹽高純化、鋰離子動力電池極其關鍵材料產業化提升"的戰略部署。目前,青海省鋰電產業正以迅猛的勢頭向前邁步,初步形成了了鹽湖提鋰——電子碳酸鋰——正負極材料——鋰電池制造等上下游一體化的鋰電產業鏈,鋰產業加速向集群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按照產業遠期規劃,到2025年青海將在鋰電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動力和儲能電池等方面形成完整的鏈條,同時形成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產業集群。
上一篇:捷豹路虎電池的應用
下一篇:動力電池新政對行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