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11次 | 2018年05月04日
三星Note7坑了韓鋰電池廠
最近一段時間,筆者的一位朋友遇到了點奇怪的事情。此前,他在學考駕照時就已相中的一款插電型混合動力汽車,居然在最近停產了。而在此之前,該款車型無論是在可靠性、市場口碑還是在安全性上,均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來。可它就是一下子買不到了。
深析:三星Note7坑了韓鋰電池廠的背后
在多方打聽后,銷售商給出了解釋:由于最近三星Note7手機不斷因為電池自燃而爆炸,所以工信部不讓汽車生產商用韓國電池。企業目前正張羅著換新的鋰電池供應商,一時半會沒有那么快到貨,所以暫時停產了。沒關系,過個把月等新供應商的電池部件到貨就好!
深析:三星Note7坑了韓鋰電池廠的背后
好家伙,一個手機設計缺陷導致“自燃門”,電子產品鋰電池組本質上和車用動力系統鋰電池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三星電子這一把,居然就坑死了規模幾十億的韓國對華鋰電池供應!不過,真有這么神奇么?
深析:三星Note7坑了韓鋰電池廠的背后
網友用著名游戲《GTA5》繪制的惡搞三星Note7圖片——手機居然成了手榴彈
不過,看問題莫只瞧表象!下面,筆者來仔細分析一下這里面的深層原因——
早在新能源汽車概念興起之前的個人隨身電子產品時代,三星和LG就依靠其具有預見性的傾銷政策,統治中國鋰電池市場已有多年。不過,真正能令韓國企業賺得盆滿缽滿的,還是在國內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以后。
仰賴于政府補貼和傾斜性的政策,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而該產業所不可或缺的鋰電池部件,其市場需求也日趨旺盛。這就給予了先一步占領中國市場的韓國企業,以“近水樓臺”的便利。
深析:三星Note7坑了韓鋰電池廠的背后
韓國鋰電池的崛起,和中國“山寨手機時代”個人電子產品的爆發增長密不可分
數年來,包括LG化學和三星SDI在內的韓國鋰電池企業,不但竭力提高本土企業產能,還紛紛落戶國內,設立合資或獨資鋰電池工廠。作為一種高附加值的重要配套設備,韓國企業生產的鋰電池在很好地滿足中國市場巨大需求的同時,也為其生產企業帶來數以億計的利潤。
原本,隨著這一屆韓國政府此前對華態度日趨火熱,中韓關系似乎一片大好。雙方又是簽署自貿協定,又是宣布產業協同,一時間好不熱鬧。但是,一個名叫“薩德”的陰影,一直在兩國關系上空徘徊著。就在今年上半年,韓國宣布因朝鮮特種的威脅將考慮在半島部署“薩德”(THAAD)系統后,雙方關系開始急轉直下。
深析:三星Note7坑了韓鋰電池廠的背后
薩德系統名曰防御系統,但其特種功能強大,可窺探中國上空目標。從而成為了掩在你家門口的攝像頭,直接危害了中國國家安全
深析:三星Note7坑了韓鋰電池廠的背后
簽過的協議,當然是不會隨便廢除的。但是現在,韓國企業的好日子確確實實也是要到頭了。
早于2015年3月24日,工信部已推出《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5月1日起實施。當時,工信部采取企業自愿申報檢測,檢測合格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方式進行推廣。2016年1月~4月,工信部先后發布了三批企業目錄,總共25家。
該目錄最初并無深意,只不過是類似一種優質產品推薦名錄一樣的存在。在此階段,由于列入目錄并沒有額外好處,對企業而言只是一種單純的產品榮譽。同時,因為申報檢測需要企業提供電池單體和電池系統等進行相關試驗,成本較高耗時綿長,所以很多企業并不重視。三星SDI和LG化學,也仗著自生產品在華的一貫口碑和掌握的大量渠道,對此采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
然而一切在今年4月29日終結。
深析:三星Note7坑了韓鋰電池廠的背后
三星SDI和LG化學生產的動力用鋰電池組。相對而言,LG由于同樣是特斯拉的電池供貨商之一,相對不會似三星那么“難看”
深析:三星Note7坑了韓鋰電池廠的背后
當天,工信部發布了關于符合《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申報工作的補充通知,將電池新國標和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硬性掛鉤,相當于強制性標準,成為動力電池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必經門檻。緊接著5月份國家發布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方案,被普遍解讀為與目錄相關聯,這才出現了動力電池企業紛紛“搶入”第四批目錄的現象。LG和三星也是在此時才意識到大事不好,心急火燎趕去進行申請的。
不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態度,以及當前這個兩國經貿之后的政治環境,怎么還可能通得過呢?
6月20日第四批目錄公布,總計31家企業獲得通過,但里面卻沒有LG和三星。官方對LG和三星的解釋是,其動力鋰電池未能進入目錄的原因是產品安全性暫時無法達標。而且外資電池企業想要進入目錄,除了產品檢測符合要求之外,還要滿足本地建廠以及配備研發人員等要求。為此,兩家企業均加快推進其在華建廠的工作,希望能在下一批目錄中獲得通過。而就在這個時候,韓國政府宣布將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這就等于將LG化學和三星SDI推入了絕境。
深析:三星Note7坑了韓鋰電池廠的背后
三星電子的“自燃門”聲名顯赫,所以難免被公眾過度夸大化……
而恰好在這段時間,爆發了公眾影響力巨大的三星Note7自燃門事件……于是乎,對于大眾而言,作出“三星手機坑了韓國鋰電池”這等理解,也就不足為奇了。
任何企業都不該忽視的問題
筆者從一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第四批動力電池目錄雖然不是最后截至,但其具有分水嶺意義。首先,在之前的四批中,大部分有實力的企業已經入圍,進入會越來越難。其次,由于未能獲準進入目錄,而該目錄年末就要開始實施。這勢必導致兩家韓國電池廠商突然失去中國市場,將遭受巨大損失。值此之際,再加上三星SDI此前在南京建廠,LG化學在西安建廠,兩家工廠的投資總額接近10億美元。一旦無法進入目錄,勢必導致其產品難以在中國市場獲得份額。這一系列損失,可謂慘重至極。
經濟從來都是與政治掛鉤的,世界各國概莫能外。而作為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更應該具有敏銳的政治嗅覺。
試想假如早在去年,三星SDI和LG化學就早早完成進入目錄的資質,今天又豈會因為如此“低級”的原因被輕易逐出中國市場?
而現在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韓國政府不停止部署薩德系統,或者沒有在其他領域對華作出令人滿意的讓步和妥協,那么無論之后再審幾次,三星和LG的大名,都不太可能印上工信部的企業名錄……
下一篇:三星Note7棄SDI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