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49次 | 2018年11月13日
結合太陽熱發電與儲能,可望達成 100% 綠能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對于干燥炎熱近海的國家相當重要,目前約有150個國家采用化石燃料進行海水淡化。不過西班牙能源、環境暨科技研究中心科學家Diego-CésarAlarcón-Padilla指出,假如一直利用不可再生燃料來維持基本民生需求,將容易對環境與資源造成更大危害。
世界上總共約有16,000座海水淡化工廠,但Alarcón-Padilla表示,目前沒有任何一座海水淡化廠是用再生能源驅動,而隨著年復一年的氣候變遷、人口增加以及水資源污染,干燥地區會需要越來越多淡水。
不過由于民生用水不容許任何差錯,海水淡化也是相對保守的產業,用電來源也不能是間歇性能源,如果想要穩定用水來源并達成綠能永續,可能還需要更多政策鼓勵與嘗試。對此Alarcón-Padilla提出不少解決方案,并認為可結合搭載儲能的聚光太陽熱發電(CSP)與逆滲透技術(ReverseOsmosis)達成100%綠能海水淡化。
雖然以成本來說太陽光電比CSP還要低,2018年2月阿聯酋也通過一項突破性嘗試,打造太陽光電海水淡化項目,并可在夜間將電力輸送到電網,但Alarcón-Padilla認為太陽光電調度靈活度不高,且太陽光電大規模儲電成本仍昂貴,可能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綠能。
而CSP儲能方式多樣,除了儲熱也以將多余的太陽能儲存在淡水中,進而提高收益,Alarcón-Padilla表示,儲存能量相當昂貴,相較之下儲水就很便宜,當電力需求低時也能運用海水淡化技術產生更多水。
CSP與逆滲透技術組合
由于CSP可長時間儲存熱量,原先Alarcón-Padilla認為可用于熱能驅動脫鹽(thermaldesalination)技術來淡化海水,但該工廠得建設在近海處,可能會造成鹽腐蝕,且海邊的直射日照值也比內陸還要低,因此他覺得可遠離海岸的逆滲透(RO)技術較適合。
逆滲透技術除了家用飲水機,最主要用于海水淡化技術,利用壓力與逆滲透膜來分離水與鹽。通常在薄膜兩側放置淡水及海水,由于滲透壓不一水分子會從淡水流向海水,直到兩邊達成平衡狀態才會停止,而如果在海水那一側施加壓力,海水中的水分子便會流向淡水,最后無法穿透薄膜的高鹽份水會再排回海中。
而該類型工廠興建迅速、操作容易,大型逆滲透海水淡化廠建設費用也已低于其他海水淡化工廠,而其是否耗電則取決于海水鹽度,鹽度越高便需要越大的壓力與電力。Alarcón-Padilla表示,西班牙近海鹽度約為每公升34到35克,需要3KWh才能生產1立方米的淡水。而中東鹽度較高,海水鹽分約每公升40至45克,相同量得消耗4.5KWh。
總體來說該逆滲透技術可建設于于內陸,技術成熟度與成本也占優勢,更適合與CSP發展100%再生能源海水淡化。
下一篇:電池儲能這么火 抽水蓄能表示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