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10次 | 2022年08月23日
"馬太效應"凸顯 動力鋰電池中小公司如何破局?
電池百人會-電池網4月27日訊(張倩巒水河南新鄉報道)4月27日下午,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約局”系列活動第五站(新鄉站)在河南省新鄉商會大酒店召開。來自電池新能源產業鏈:天力鋰能、大族激光、聯贏激光、多氟多、惠強新材、天馬新材、中天新能、中航鋰電、力信能源、中科科技、河南鋰動、林州朗坤、河南華瑞、江蘇金帆、開封測控、盛達電源、鑫明德機械、鄭州西威特、鄭州達普、齊峰新材等近30家包括政府、聯盟、上市公司、新三板、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主流企業大咖及高層等就“馬太效應”凸顯,動力電池進入寡頭時代,中小企業如何破局;動力電池制造寡頭來襲,供應鏈話語權越發集中,供應商管理現狀與選擇;命運共同體與生態鏈如何打造;典型案例分析與國外差距等行業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本次“約局”活動由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微號:CBHA100)、電池網(微號:mybattery)、我愛電車網(微號:xevcar)、能源財經網聯合主辦,天力鋰能協辦、大族激光冠名支持。鋰電“達沃斯”論壇組委會/電池百人會/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網創始人/董事長于清教表示,“約局”系列活動是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電池網/鋰電“達沃斯”組委會繼全國巡回調研行、“問道”等品牌活動后新的嘗試和創新,“約局”活動旨在通過座談交流、學習參觀、加強上中下游之間產業整合、投資重組;約政策之局、約市場之局、約公司之局、約智慧之局、約人脈之局,是一場電池新能源產業鏈圈子的企業家、大咖的正能量“約局”,和有影響力的人一起影響更有影響力的人;活動每次鎖定一個城市和一個核心主題,與行業企業家當面悟道,深入交流技術與行業熱點、焦點話題。“約局”2017年12月正式推出,目前已成功舉辦過青島、深圳、南京、北京四站,整合一百多家上市公司和主流企業。
2017年,中國鋰電池行業經歷了“價格博弈”和“行業洗牌”的關鍵年。新能源補貼下滑導致動力電池價格下滑,與此同時,原材料價格堅挺進一步壓縮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毛利潤,2017年底降至1.4元/wh,平均價格同比下降24%。“上擠下壓”下動力電池企業倍感壓力,未來只有少數幾家龍頭企業能在日漸殘酷的競爭環境中生存下來。
為應對壓力,一些動力電池企業紛紛選擇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拓展產業鏈、優化供應鏈等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其中,寧德時代預計到2020年,鋰電池產能將由2017年的17.09Gwh提升至50Gwh。比亞迪動力電池產能將由2017年的16Gwh提升至2020年的39Gwh。天津力神計劃到2020年將產能提升至30Gwh。動力電池規模化擴張的同時也面臨產能過剩危機,一線電池巨頭搶占市場,中小電池企業面臨淘汰的危機。其中,中小電池及二線電池企業產能利用率僅占15%~30%,預計2020年,動力電池企業數量將由2017年的90家下降到20家,寡頭競爭格局凸顯。
與此同時,解決動力電池上下游供應鏈同樣是企業降低成本重點所關注的問題。未來動力電池企業將呈現以拓展上游材料及下游應用市場為主的發展趨勢。其中,國軒高科攜手比亞迪、星源材質等打造新能源動力鋰電池產業閉環;比亞迪與鹽湖股份等合作成立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普萊德與北汽、寧德時代、北大先行聯手優化動力電池產業鏈等眾多巨頭開始布局優化企業上下游產業鏈。據電池網(微號:mybattery)統計,2017年,鋰電池產業鏈重組35個項目中有34個項目公布了交易金額,總額超465億元。其中,并購金額超10億的企業達15家。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鋰電池行業“并購潮”下洗牌加劇,優質標的越來越少。“馬太效應”凸顯,動力電池進入寡頭時代,“淘汰賽”下中小企業如何破局?值得深思!
會上,于清教認為,中小企業如何調整自己適應市場環境成為發展重中之重,在如何破局中總結四點看法:①首先中小企業要清醒的認識到如何給自己進行產品、規模和資本定位,然后根據定位尋求改變;②抱團發展。在尋求抱團取暖的同時,企業首先要自己有“熱量”。一個企業只有自己擁有產品、技術,服務價值跟得上,才能談得上背靠大樹好乘涼;③如何實現從“紅海”到“藍海”?首先自己要有船、同時具備游泳的能力。這就要求企業具備工匠精神;④在新能源發展的道路上做到既要“磨刀”,又要“砍柴”。邊進行技術研發、邊開拓市場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于清教看來,企業的發展都是圍繞產品、品質。如果四大材料領域及工藝裝備方面做不好就造不出好的電芯,沒有好的電芯,新能源汽車將等同于一堆“廢鐵”,新能源產業鏈發展誰也離不開誰,相互依靠、抱團取暖才能更強大。
鋰電行業迎來強者恒強的時代,中小企業如何設計自己的未來引起廣泛關注。天力鋰能董事長王瑞慶認為,未來可以通過并購、股改的方式開辟新的發展道路。并購并不意味著賣給別人,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找到合適的企業擴展資本道路對中小企業未來發展起到助力作用,將成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捷徑;未來企業發展將呈現以股份制為主,單槍匹馬會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現金流緊張、技術方面缺陷等問題,未來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吸引優質合作伙伴抱團發展,將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方向。
天力鋰能成立于2009年3月,注冊資本4037萬元,是一家專業從事鋰電三元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業內同時擁有前驅體和成品三元材料少數供應商之一。據王瑞慶介紹,公司綜合產能20000噸/年,其中高鎳3000噸,在國內生產廠商中排名第五。2017年公司產值超過7億元,實現利稅近5000萬元,各項經營指標較2016年增長均超過95%。
王瑞慶表示,天力鋰能生產的三元材料主要應用于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移動儲能設備以及電動工具等領域,主要客戶有蘇州星恒、江蘇海四達、深圳卓能、浙江天能、廣州鵬輝等國內知名鋰電池生產企業,遍及長三角、珠三角等主要鋰電產業地區,目前在比亞迪和銀隆進入批量供應階段,正在開發日本松下、韓國三星等跨國公司客戶。
下一篇:三元鋰離子電池禁用在商用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