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50次 | 2022年07月25日
電動汽車和電池市場大猜想 未來格局如何?
對未來汽車業的大膽預期
我們假設全球電動汽車的電池市場普及率能達到50%,估計電動汽車動力鋰電池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達到3200億-4000億美元,幾乎和目前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持平。
在對動力鋰電池的研究當中,我們發現電池和半導體行業有諸多類似,即都是以技術和產量擴張帶動發展。我們認為電池技術是動力鋰電池市場競爭中的重要分水嶺,和半導體行業通過技術迭代以爭取額外毛利的商業模式類似。在我們看來,松下目前在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面依然領先,以此成為TSLA的唯一供應商。LG化學和三星SDI則在NMC三元電池技術和生產效率上領先我國廠商,并得以進入我國電動汽車市場。比亞迪和其它本地廠商一直致力于通過提升電池技術來和全球重要同行在價格效率方面競爭。
同時,我們注意到電池廠商還要不斷擴大產量,以獲得成本優勢,這也和半導體行業情況類似。比亞迪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2016年底之前實現15.9千兆瓦時。但松下和TSLA的超級電池廠(GigaFactory)將生產35千兆瓦時。2016-2020財年,我們認為大部分產量擴張將來自比亞迪、松下、LG化學和三星SDI等重要電動汽車生產商。
電動汽車電池的競爭格局:誰將是下一個"三星電子"?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電動汽車電池產業仍然非常分散,全球約15家廠商生產超過1千兆瓦時,這和本世紀早期的存儲器競爭格局類似。經過15年的行業整合,存儲器行業只有三個龍頭仍然存在: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美光,三家公司已經占有超過77%的全球內存市場份額,同時三星電子以36%的營業利潤率居市場首位。我們認為,在電動汽車滲透率從目前1%上升到2030年50%的這15年中,類似行業整合也可能在發生在電動汽車電池行業。我們認為LG化學和三星SDI在技術和客戶基礎方面稍稍領先,有可能會變成下一個三星電子。有關比亞迪是否能夠抓住依靠我國政府政策扶持彎道超車,我們拭目以待。
電動汽車:良性減速反而將促進行業發展
根據我們估算,我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在2015年上升了363%,比我們最初的預期發展速度快得多,重要原因是政府巨額補貼。但是伴隨而來的是騙補、產業結構不平均(特種車輛銷量過高),導致2016年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和行業發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我們認為2016年政府已經緊縮了補貼政策,由此我們期望市場上升今年放緩至58%。我們也認為這一政策的修訂將引發行業整合并有利于行業領先公司如宇通和比亞迪。
電池:鎳鈷錳酸鋰電池(NMC)結構性短缺
我們預計整個電動汽車電池市場因過快的產量擴張在2016年將面對供過于求的局面,但鎳錳鈷酸鋰電池供應由于其高科技壁壘和在客車和商用車之間的有磷酸鐵鋰向鎳鈷錳酸鋰電池升級而繼續短缺。
電池材料:本地化比我們的預期要快
我國已經本地化生產四種重要材料(陰極、陽極、隔膜和電解質),但在高端隔膜方面仍然依賴進口。隔膜是電動汽車電池組件最大的成本部分之一,并有高技術壁壘的特點;因此,我們預計在電動汽車電池日益激烈的價格競爭格局中,進口替代可為本土隔膜生產商供應一個結構性機會。
我們觀察到鈷金屬價格目前處于歷史低位。在由磷酸鐵鋰向NMC三元電池升級的過程中,將出現對鈷金屬的大量需求。由于鈷屬于稀有金屬,絕大部分儲存在政局不穩的民主剛果,我們認為鈷價格在未來進入上升通道,重復2006到2008年間由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電池需求帶動的價格上浮。
智能駕駛
在2016年CES中,我們觀察到整車廠正加速轉向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和無人駕駛汽車的投入。在我們看來,這將推動汽車的相機鏡頭上升(舜宇光學科技受益),同時推進人工智能算法的商用化(科大訊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