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42次 | 2022年07月12日
銀隆展開切除"腫瘤運動"董明珠已砍掉8000人
近段時間,一提到銀隆,諸如廠區大面積停工,欠薪員工出走的消息應接不暇。隨著輿情升溫,媒體一邊倒的痛陳銀隆方面擴張過快,盈利模式匱乏,依靠國家補貼等弊端。
值得注意到,有關上述報道,銀隆方面也只選擇"寥寥數語"的予以回應。有銀隆供應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際上這段時間大同小異的報道,提到的銀隆現狀和公司的產業并無太大關系,事件本身并不影響銀隆核心業務和發展。"目前銀隆最大的問題不出在業績上,而是輿論關注度過高。"
對此,有業內人人士表示,市場的高關注度使得涉足新能源行業的銀隆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大家對銀隆超乎尋常的關注和過度解讀,反映出市場對新能源行業的焦慮。
近日,珠海銀隆總裁賴信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因為董總(董明珠)是銀隆的投資人,外界對銀隆很多時候就會"小事化大"。拿南京的事件來說,本來就是一個簡單的業務糾紛,本不至于鬧到來封門。
銀隆大"腫瘤"已除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說到一些生產線的停產,其實很正常。前管理層在沒有進行市場調研的情況下,盲目投資電池生產線,由于供需不匹配,導致大量庫存。為此暫時停產,對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據賴信華表示,目前的幾條線還在運行,在進行研發和新產品的試生產。"
同時,他透露,員工出走也是管理層有意為之。在接手之后發現很多園區都是拼命招人,沒有標準工時和定崗定編,人浮于事現象嚴重。"可以說以前銀隆內部根本沒有管理、成本控制的概念,完全是一盤散沙。"
在此背景下,現任管理層對銀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據他透露,銀隆以前1萬8千人,現在只有1萬人,不但維持了正常生產,生產效率反而還有所提升。
談到大家最關注的資金情況。賴信華表示,總體來說已得到有效改善,一方面應收賬款較年初已經下降了45%左右;而庫存方面,由于面向的客戶是公交系統,很多定制化產品確實影響了資金流動性。
據記者了解,國家對新能源客車進行補貼之初,為了盡快拿到補貼款,客車公司一方面大批量生產客車,另一方面無視運營能力,將車輛發放給接車單位。這就導致大量客車沒有應付款和進度款,就在等補貼。但隨著國補新規頒布以及發放周期拉長,造成了很多新能源客車公司徒有巨額應收賬款的紙面財富,卻難以回籠資金,直至被拖入破產邊緣。
此外,賴信華還表示,之前銀隆的采購都是分散進行的,每個園區總經理或采購部有很大的權力,里面滋生了灰色利益鏈。截至到目前,上述有害的大"腫瘤"基本上都已被發現并割除了,至于小的"腫瘤"也會慢慢的清理。
公司運營狀況向好
事實上,"刮骨療傷"后正在經歷轉型陣痛期的銀隆,公司各項指標已逐步向好。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銀隆新能源客車全國銷量排名第四位,比2017年同比上升了60%。更為關鍵的時,相比此前粗制濫造、貪圖補貼的客車產品,如今銀隆按照正規的、真正的整車設計流程制造出來的新客車,整車工藝質量提升顯著。
而在采購環節,銀隆設立了篩選分廠,對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會堅決剔除。未來,在保證生產節奏,新增訂單的基礎上,公司還將盡可能將庫存變現,進而充沛資金流償還所欠的。
有關服務格力十年有余的原格力鄭州公司總經理賴信華來說,這一套打法似乎更多源于格力的管理文化和經營理念。對此,賴信華并不諱言"現在的銀隆確實借鑒了很多格力的做法,比如篩選廠、總裁禁令、正向質量無誤法等。"
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銀隆各個分公司都有硬指標,每年降本至少要達到15%,否則就下調績效考核。"賴信華表示。
(原標題:銀隆展開切除"腫瘤運動"董明珠放權已砍掉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