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86次 | 2018年08月07日
新能源汽車與節能產業發展迎來爆發期
歷時數載、幾易其稿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在4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通過。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對于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要以純電驅動為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當前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提升我國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獲批的消息引起了業界熱議。業內人士一致認為,《規劃》的出臺給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確立了清晰的戰略路線圖,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跨入美好的新時代。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務委員高志前認為,長期以來,由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關鍵技術領域未實現重大的劃時代意義的突破,各車型之間的優勢差距并不大,導致相關汽車企業根據自身的理解及技術優勢進行研發與生產,造成國內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上一直存在爭議。此次通過的《規劃》集中了國內科技界、產業界及經濟界的綜合意見,最終確定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同時,《規劃》有主有次,在肯定純電動汽車的同時,并不排斥其他技術路線,給相關地方政府及汽車企業吃了“定心丸”。
在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看來,《規劃》提出“大幅提高汽車燃料經濟性水平和動力電池系統安全性、可靠性、輕量化水平”的目標,為制定相關行業標準提供了依據。
記者了解到,從“十五”開始,在國家科技計劃持續支持下,我國完成了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的原始創新和系統集成創新,并建立起了支撐電動汽車全產業鏈的產品技術平臺。據科技部“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辦公室副主任甄子健介紹,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的科技攻關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十城千輛”等示范工程的實施,我國電動汽車從無到有,在關鍵零部件、整車集成技術以及技術標準、測試技術、示范運行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初步建立了電動汽車技術體系,已申請專利3000余項,頒布電動汽車國家和行業標準56項,建成30多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平臺。目前我國累計開發了300余款適合城市公共交通、公務、郵政、物流和私人用車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建立了電動汽車制造商價值鏈體系,推動了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與發展。
科技的支撐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針對《規劃》提出的“爭取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的目標,高志前認為,只要科研攻關取得較大突破,實現500萬輛的銷量目標并非難事。
記者從科技部了解到,從2009年開始,科技部聯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共同啟動實施了“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程。截至2011年年底,國內25個公共服務領域試點城市及6個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示范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超過1.6萬輛以上。其中,湖南株洲實現了全市范圍內的公交車電動化;廣東深圳公交車總量的1/5為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幾百輛純電動出租車投入運營;安徽合肥有1500多輛純電動乘用車已銷售給私人用戶。
值得關注的是,《規劃》提出要“加快推廣應用和試點示范。實施鼓勵購買和使用節能汽車政策,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業內人士認為,《規劃》獲批后,將有更多的城市進入新能源汽車試點和示范應用。
事實上,近年來國內很多地方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為防止低水平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要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科學規劃產業布局”。高志前認為,剛剛通過的《規劃》意在調整優化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科學合理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業內人士認為,《規劃》將從制度上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如“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等措施,將有力地保障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汽車整車企業生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共8626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655輛、混合動力汽車1300輛、代用燃料汽車5671輛;銷售新能源汽車1020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830輛、混合動力汽車1499輛、代用燃料汽車6873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揚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整車、零部件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都更加務實。
下一篇:電動汽車規劃利好鋰電池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