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72次 | 2022年04月28日
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制備方法有什么?
三元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正極材料是決定鋰離子電池性能的關鍵材料之一,也是目前商業化鋰離子電池中重要的鋰離子來源,其性能和價袼對鋰離子電池的影響較大。
1.鎳餅
鎳是活性金屬中的二次基團,其重要功能是新增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是新增里程的重要突破口,但過多的含量會導致鎳離子占據鋰離子位置,導致容量下降。
2.鈷粉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鈷也是副族中的活性金屬,其可以抑制陽離子的混排,從而提高起到提升穩定性和延長電池的壽命的用途,此外,其也決定了電池的充放電速度和效率,但過高的鈷含量會導致實際容量降低。
3.鋁或錳
錳或鋁的用途是降低材料成本,畢竟鎳和鈷是非常昂貴的稀有金屬,可以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三元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制備方法
三元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重要的制備方法大致分為固相法和溶液法。固相法有高溫固相法和乙酸鹽燃燒法。溶液法重要包括溶膠-凝膠法、共沉淀法、噴霧熱解法等。不同的合成方法對所制備的三元材料的性能有較大的影響。下面向讀者簡單介紹幾種常見制備方法:
1、溶膠-凝膠法
溶膠-凝膠法是合成超微顆粒的一種先進的軟化學方法。廣泛應用于合成各種陶瓷粉體、涂層、薄膜、纖維等產品。該方法是將較低粘度的前驅體混合均勻,制成均勻的溶膠,并使之凝膠,在凝膠后或凝膠過程中成型、干燥,然后燒結或煅燒。
2、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一般是把化學原料以溶液狀態混合,并向溶液中加入適當的沉淀劑,使溶液中已經混合均勻的各個組分按化學計量比共沉淀出來,或者在溶液中先反應沉淀出一種中間產物,再把它煅燒分解制備出微細粉料的產品。
傳統的固相合成技術難以使材料達到分子或原子線度化學計量比混合,而采用共沉淀方法往往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從而達到較低的生產成本制備高質量材料的目的。
3、高溫固相法
高溫固相法即反應物僅進行固相反應,是合成粉體材料常用的一種方法,也是目前制備正極材料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為了使合成材料有理想的電化學性能,滿足Li+脫嵌體結構的穩定性,必需保證其有良好的結晶度。因此,在采高溫固相法即反應物僅進行固相反應,是合成粉體材料常用的一種方法,也是目前制備正極材料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
上一篇:鋰亞電池和鋰電池的區別
下一篇:簡析鋰電池的種類和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