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30次 | 2021年12月01日
驅動產業升級 蓄電池行業淡季不淡
往年,每到十月份以后,蓄電池行業就進入了一年中的淡季,但是,今年淡季卻一直沒有出現,已經是十二月接近年末的時節,還是供不應求。這打破了過去五六年來的慣例。
在我國新能源電池龍頭公司天能集團30年慶典上,記者采訪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時,聽到了如上令人詫異的現象。因為,眾所周知,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能源行業的沖擊有目共睹,而蓄電池行業是能源產業產量過剩的代表之一。
在行業整體產量過剩的情況下,行業公司如何能獨善其身,實現有效供給,讓產品在市場供不應求呢?記者把這樣的疑問,直接提給了這位從1988年至今一直深耕于此行業的一線公司家。
張天任的回應非常簡單,他說,這就是他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們的供給側結構改革,說白了,就是市場需求的產品我們多做,對沒有效益或者不賺錢、少賺錢的少做,通過這樣的改革后,我們今年見效了。”他說,就是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使產品差異化競爭,進入高端化。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記者核實了解,今年,天能集團的老產品確實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原因就是生產少了,原來這一比例占到50%,現在降到了20%左右。
與此同時,新的產量大幅提升到了高端產業。就在慶典現場,張天任對外宣布,天能集團投資近50億元建設的三大綠色動力能源項目即將開(竣)工。項目達產后鋰電生產實現全程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園區鋰電總產量將達8GWh,年營業收入將達100億元,這將成為天能二次騰飛的重要支撐。
據記者了解,事實上,早在2013年,天能就開始了新的產業戰略布局,提出了“一穩三快”的發展戰略,以完成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公司發展的“雙引擎”,即穩步發展蓄電池產業(舊引擎),加快發展鋰離子電池、微型電動汽車電池和電池回收業務。位于浙江長興縣和平鎮的天能集團循環經濟產業園,就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具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公司,國家首批兩化融合與節能減排重點技術改造項目,首批國家級廢鉛酸蓄電池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基地。
對此,國有重點大型公司監事會主席趙華林認為,對綠色能源產業發展而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準確把握經濟新常態下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拿出切實的措施,破解發展中的矛盾和困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滿足需求,使供給能力更好的滿足人民日益上升的物質文化要,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的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趙華林認為,這本質屬于深化改革。
相有關“改革”,張天任說,他更喜歡用“變革”來形容公司所呈現出的發展活力。他認為,時代發展如此之快,公司就是要變革求存,自己要主動革自己的命,不斷地突破才能迎來創新。
而據趙華林透露,目前的綠色能源行業,有的知名綠色公司以及綠色能源公司已經宣告破產,有的光伏龍頭公司正在破產重組,有的多晶硅制造公司經營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這樣的處境,又是為何呢?痛定思痛,我們希望行業內的公司家能勇敢地去剖析自己,迎戰市場。
上一篇:全球鉛酸蓄電池需求上升預計會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