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93次 | 2021年05月12日
歐盟228億元補助本土動力鋰電池產業
近日,歐盟委員會根據歐盟國家援助規則批準了第二個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PCEI”),以支持歐洲電池價值鏈的研究和創新。
2017年,歐洲委員會啟動了歐洲電池聯盟(EBA),目標是在歐洲建立10-20個大型動力鋰離子電池廠,以實現歐洲動力鋰離子電池自給自足。2018年,委員會通過了《電池戰略行動計劃》,并在計劃中推動了一系列舉措。
該項目是委員會在2019年十二月批準的電池價值鏈中的第一個IPCEI的補充。根據規劃,委員會將向法國、德國、瑞典、比利時等12個成員國供應合計2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28億元)的公共補貼。預計該項目后期還將吸引額外9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07億元)的私人投資。
歐盟加大電池產業鏈投資背后,是歐洲電氣化進程加速,歐盟要求盡快實現本土動力鋰離子電池自給自足,構建一條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擺脫對亞洲鋰離子電池的依賴。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羅斯?塞夫科維奇在“歐洲電池會議”上表示:到2025年,歐盟將能夠生產足夠的電池來滿足歐洲汽車工業的需求,甚至可以建立我們的出口能力,而不要再依賴進口電池。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為實現上述目標,歐盟正在持續投資新能源產業鏈,扶持歐洲本土鋰電公司,與中日韓公司展開競爭。
從參與公司來看,在主機廠方面,包括大眾、戴姆勒、寶馬、沃爾沃、PSA等歐洲主機廠都制定了明確的電氣化目標,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進一步提升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進而將每年出現數百GWh甚至上千GWh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采購需求。
在電池公司方面,近年來歐洲陸續誕生了Northvolt、Verkor、Britishvolt、Freyr、InoBatAuto、Morrow等本土初創電池公司,預計后期還將有更多歐洲本土電池公司但是。當前上述電池公司正在加快其產量建設,有部分電池公司甚至已經獲得了歐洲主機廠的巨額電池訂單,與中日韓電池巨頭展開直接競爭。
在上游產業鏈公司方面,優美科、巴斯夫、莊信萬豐、嘉能可、Elkem等歐洲鋰電材料都在加快其歐洲生產建設,成為電池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歐盟預計,到2025年,歐洲汽車電池產業鏈市場規模估計將達到25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9565萬億元),歐洲電池廠將至少為600萬輛電動汽車供應動力鋰離子電池。
上一篇:固態電池離我們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