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49次 | 2021年03月19日
影響離子電池循環性能的因素有什么?
每一個鋰電行業的人員都不得不考慮鋰離子電池循環性能,而更長的循環壽命意味著更少的資源消耗。那么究竟什么什么決定著鋰離子電池循環性能的?
材料種類:材料的選擇是影響鋰離子電池性能的第一要素。選擇了循環性能較差的材料,工藝再合理、制成再完善,電芯的循環也必然無法保證;選擇了較好的材料,即使后續制成有些許問題,循環性能也可能不會差的過于離譜(一次鈷酸鋰克發揮僅為135.5mAh/g左右且析鋰的電芯,1C雖然百余次跳水但是0.5C、500次90%以上;一次電芯拆開后負極有黑色石墨顆粒的電芯,循環性能正常)。從材料角度來看,一個全電池的循環性能,是由正極與電解液匹配后的循環性能、負極與電解液匹配后的循環性能這兩者中,較差的一者來決定的
正負極壓實:正負極壓實過高,雖然可以提高電芯的能量密度,但是也會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的循環性能。從理論來分析,壓實越大,相當于對材料的結構破壞越大,而材料的結構是保證鋰離子電池可以循環使用的基礎;此外,正負極壓實較高的電芯難以保證較高的保液量,而保液量是電芯完成正常循環或更多次的循環的基礎。
水分:過多的水分會與正負極活性物質發生副反應、破壞其結構進而影響循環,同時水分過多也不利于SEI膜的形成。但在痕量的水分難以除去的同時,痕量的水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電芯的性能。可惜文武對這個方面的切身相關經驗幾乎為零,說不出太多的東西。大家有興趣可以搜一搜論壇里面有關這個話題的資料,還是不少的。
涂布膜密度:單一變量的考慮膜密度對循環的影響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膜密度不一致要么帶來容量的差異、要么是電芯卷繞或疊片層數的差異。對同型號同容量同材料的電芯而言,降低膜密度相當于新增一層或多層卷繞或疊片層數,對應新增的隔膜可以吸收更多的電解液以保證循環。考慮到更薄的膜密度可以新增電芯的倍率性能、極片及裸電芯的烘烤除水也會容易些,當然太薄的膜密度涂布時的誤差可能更難控制,活性物質中的大顆粒也可能會對涂布、滾壓造成負面影響,更多的層數意味著更多的箔材和隔膜,進而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能量密度。所以,評估時也要均衡考量。
負極過量:負極過量的原因除了要考慮首次不可逆容量的影響和涂布膜密度偏差之外,對循環性能的影響也是一個考量。關于鈷酸鋰加石墨體系而言,負極石墨成為循環過程中的短板一方較為常見。若負極過量不充足,電芯可能在循環前并不析鋰,但是循環幾百次后正極結構變化甚微但是負極結構被破壞嚴重而無法完全接收正極供應的鋰離子從而析鋰,造成容量過早下降。
下一篇:新買的鋰離子電池該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