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69次 | 2020年10月20日
破低溫困境、升續航能力、增電池壽命……專家細說新能源汽車前景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電池續航、低溫性能、電池壽命等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解決鋰離子電池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之間的矛盾、降低鋰離子電池成本、突破材料技術瓶頸、完善回收再利用管理體系等問題,成為產業發展所面對的重要挑戰,提升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安全性、壽命、低溫特性以及降低成本,成為產業技術發展的方向。
我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說,動力鋰離子電池一直在不斷的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初期,電池比能量僅100瓦時每千克,成本高達2元每瓦時。在各科研院所、高校及公司的努力下,在保障安全性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下,如今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已經超過250瓦時每千克,成本降低到0.5元,可重復使用次數達2000次。“可以說,整體性能上了幾個臺階。”吳鋒認為,當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巨大,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發展至關重要。未來,動力鋰離子電池將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使用壽命、成本等方面實現綜合平衡發展,或可媲美汽油車,成為市場的主流選擇。目前高比能電池向固態化發展,已成為重要的方向之一。
目前,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迅猛,在國家科技項目的重點支持下,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在動力鋰離子電池領域關鍵技術、關鍵材料和產品研究方面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基于中科院物理所團隊研發的全固態動力鋰離子電池技術實現科技成果落地,榮盛盟固利公司開發的全氣候電池,解決了動力鋰離子電池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之間的矛盾、突破了動力鋰離子電池低溫瓶頸等問題。“為了冬奧研發的全氣候電池已經在東北進行了三年的實驗,零下40度環境下僅需10分鐘熱車,并持續保持常溫狀態。”榮盛盟固利公司總經理吳寧寧介紹,這一技術可應用在家用轎車以及客車上,預計在2022年左右可進入市場。
據北京市科委的資料顯示,北京純電動汽車已進入市場化階段,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建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截至七月,北京市累計推廣純電動汽車35萬輛,建成超過20萬個充電設施。順義區副區長梁斌透露,目前順義已經集聚了北汽集團、北京現代、奔馳新能源、理想汽車等多家整車公司,寶馬研發中心等多家研發設計公司,以及150余家核心零部件公司,截至目前,全區累計生產汽車超過千萬輛,汽車及零部件公司累計實現產值1.5萬億元,累計實現稅收1200億元。下一步,將立足區內產業基礎,大力吸引國內外知名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集聚,推動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產業創新之城。預計到2025年,全區汽車產業產值超過2000億元。
下一篇: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競爭“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