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79次 | 2020年04月05日
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大型煤炭公司加入光伏產業
最近殺到這個領域的又是山西一家大型煤炭公司。七月二十五日,山煤國際能源集團與鈞石能源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高達10GW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HDT)生產基地。
從山煤的轉型不難看出,當能源革命成為大勢所趨,且煤炭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尋求多元化并向清潔能源轉型,成為煤炭公司未來不被淘汰的關鍵。
只因為,煤炭公司與其他公司不同,一旦資源耗盡或者資源喪失了其經濟性,煤炭公司就會失去其固有價值。為應對全球氣溫變化,我國計劃未來將水、光伏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從20%提高到70%,將煤炭發電量從40%降到10%。這意味著,未來的煤炭產業是灰暗的。
今天,讓我們看看除了山煤集團外,還有哪些煤炭公司已經進入太陽能光伏領域,他們在這個領域又做到了何種程度?
NO.1神華集團:最大煤企搖身變為巨無霸光伏公司
作為中央直管的國有重要骨干公司,神華集團是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公司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經銷商,多年來經營數據一直雄踞各大能源排行榜榜首,被稱為最能掙錢的集團。2017年八月二十八日,經報國務院批準,我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為了應對可再生能源強制配額,為可再生能源和現代煤化工的有機耦合奠定基礎。神華集團先后試水光伏及風電產業。2015年,新能源發電業務已經是神華最盈利的業務板塊。
如今,與國電集團合并后的神華,組成了國家能源集團。合并完成后,國家能源集團總資產超過1.8萬億,其2018年上半年利潤是2017年盈利能力最強的20家光伏上市公司凈利總額約155億元的2倍還多,如此看來,國家能源集團的體量堪與光伏全行業比肩。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宣布在銅銦鎵硒(CIGS)上獲得重大突破,下一步將全力進軍光伏發電產業。而其押注的銅銦鎵硒技術,即來自神華。
NO.2同煤集團:進軍光伏全產業鏈
成立于1949年的同煤集團是第三大煤礦國有公司,僅次于神華集團及中煤能源集團,是全國億噸級動力煤生產公司之一。2013年,同煤集團從20兆瓦光伏電站起步,開啟向光伏新能源的轉型。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光伏發電產業初具規模后,同煤集團向上游光伏制造業發展,把大同移動能源產業園作為能源革命標志性項目,投資22.29億元,上馬一期300兆瓦美國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打造了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
截至2017年十二月,同煤已擁有新能源發電項目27個,項目覆蓋山西、新疆、西藏、河北、山東、陜西等地,裝機容量達154.3萬千瓦。且按照其自身的十三五規劃,2020年新能源板塊裝機容量將達到470萬千瓦。
NO.3晉能集團:山西能源轉型排頭兵
晉能集團組建于2013年五月,是山西省屬重點國有公司、山西最大的清潔能源公司。2018年我國能源集團500強排名第35位,我國煤炭產量20強排名第8位,全球新能源公司500強排名第369位。
在環保壓力下,清潔化轉型成為晉能集團必走的出路。2016年起,晉能集團開始從制造和發電布局清潔化轉型。
如今,晉能集團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達到122.72萬千瓦,年上網電量21億千瓦時,裝機規模和發電量穩居全省前列;光伏電池組件已建成涵蓋高效多晶、高效單晶、異質結三代領先技術、年產1.76GW世界前5%先進產量,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保持在國際先進水平。
NO.4陜煤集團:投資單晶龍頭隆基間接進軍光伏
陜煤集團,實際控制人為陜西省國資委。2015年其煤炭產量西北第一、全國第四,截止2017年末,公司擁有煤炭地質儲量164.33億噸,在煤炭大省陜西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實際上,由于業務在煤炭、鋼鐵、電力這些過剩或潛在過剩行業都有涉及,陜煤集團調結構轉方式的變革訴求較為迫切。以至于多年來,陜煤集團一直在積極有序布局新能源。2017年,陜西煤業通過兩次投資業務議案,拿出100億元的自有資金對外合作開展不涉及關聯交易的投資業務,并增持隆基股份5%股份成為其第四大股東。
NO.5淮南礦業:在光伏領域一舉多得
淮南礦業集團是我國著名煤炭公司,有90多年開采歷史,在國家煤炭工業發展進程中有著重要地位和作用。五、六十年代,就成為全國五大煤礦之一;七、八十年代,被列為國家重點煤炭生產建設基地。九十年代,進入我國煤炭行業十強公司的行列,持續7年入圍全國500家最大工業公司。
2015年初,淮南礦業以能源轉型方向為基礎,啟動了光伏發電項目建設。
先期利用李一、孔李600多畝廢棄煤礦工業廣場建成了兩座集中式光伏電站,發電裝機容量共23.6兆瓦,自2016年六月相繼并網發電以來,已經實現年創效2400萬元。
NO.6平煤神馬集團:拯救昔日光伏巨頭
作為一家以能源化工為主導的國有特大型公司集團,我國平煤神馬集團是我國品種最全的煉焦煤、動力煤生產基地。旗下擁有平煤股份、神馬股份、易成新能3個上市公司和5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均達1500億元。
為完成去產量目標,2015年,我國平煤神馬集團開始在光伏領域開展一系列布局,并在第二年的七月十三日,宣布與旗下子公司易成新能組成聯合體,成為昔日光伏巨頭賽維LDK4家公司的重整投資人。
如今,平煤神馬集團已經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上取得增值。利用從焦爐煤氣提取出來的氫氣,制造出純度高于國際標準的我國硅烷,平煤神馬集團已打通了光伏硅刃料單晶硅、多晶硅太陽能切片鋰離子電池隔膜戰略性新興產業鏈,實現了傳統煤化工與光伏產業的完美對接。
小結
從上述7家大型煤炭公司在光伏領域的布局情況看,有的是從光伏制造環節切入,有的是從光伏電站環節布局,也有公司在這兩個方面同時進行布局。
在制造方面,由于晶科、協鑫、天合等民營公司在晶硅電池上早已占據了絕對優勢,諸如神華和同煤這樣的煤炭巨無霸殺入光伏制造領域,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則更傾向于薄膜方向。當然也有晉能和平煤這樣的大型煤企,仍然選擇了晶硅路線,只是在這條路上,走的并不順暢。
陜西煤業則選擇了第三條路,雖然看好單晶制造,但是自己并不做,礙于自身的條件,而是選擇投資一家成熟的、有競爭力的民營光伏公司,未來坐等收錢。這也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投資方式。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煤炭公司加入到太陽能光伏的大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