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04次 | 2020年03月27日
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2020年將超過100億元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繁榮發展的同時,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問題也已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無論是從環境保護還是資源最大化利用角度而言,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都已是箭在弦上,也在逐漸彰顯其利用價值。國內機構預測,廢舊電池所創造的回收市場規模在2018年將超過52.87億元,2020年將超過100億元。
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將形成百億元新風口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一直在穩步提升。據統計,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7.7萬輛,截至當年累計保有量約180萬輛。而逐漸擴大的新能源汽車體系背后,動力鋰電池報廢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需求也隨之加大。按照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周期和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進程,今年將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大規模報廢回收布局窗口。
在此背景下,我國有關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的政策不斷出臺。七部門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強調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汽車生產公司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隨即,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明確,對動力蓄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報廢、回收、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采集。業內預測,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突破,政策公布速度將加快,預計相關標準也將在2018年公布。
一邊是蜂擁而至的批量報廢,一邊是尚處起步的新興領域,動力鋰電池回收將歷經怎么樣的考驗?由于體積大、成分復雜,動力鋰電池回收再利用面對諸多限制和較高技術門檻。誠如電池類型、電池容量和電壓平臺均存在不小的差異,這是動力鋰電池梯次利用面對的第一道坎,因此如何科學評估退役電池也成為決定電池去哪兒的第一關。同時我國沒有出臺動力鋰電池的統一標準,要大范圍集中利用還有困難。
除了技術難題外,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動力鋰電池回收問題的焦點在于誰來收、怎么收及采用何種模式回收均不確定。當前倡導退役動力鋰電池先梯次利用再報廢回收的原則,并且要求整車公司作為動力鋰電池回收主體,承擔動力鋰電池回收責任。而在回收模式上,因退役潮暫未大規模到來,不少公司面對盈利難題,短時間內仍難實現規模效應。
盡管起步艱難,前景卻被業內普遍看好。甚至有機構預測,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將形成百億元新風口。這也是目前除了車企、電池公司、原材料回收公司,資本也大舉進軍該領域的原因,他們也在謀求這一領域的新機遇。迄今,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有望根據適用場景依次展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已經積極布局電池回收利用領域。
上一篇:方法論:構建結構件競爭“護城河”
下一篇:全固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