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77次 | 2020年03月20日
“高鎳三元之星”容百科技,憑正極材料能否穿越周期?
鋰離子電池,一直被廣泛運用于動力鋰電池、消費電子產品、儲能設備等領域。地上跑的新能源汽車、手里拿的智能手機都離不開它。
作為鋰離子電池核心關鍵材料,正極材料必不可少。其特性關于電池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能都具有直接影響。從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容百科技(688005),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就成長為國內正極材料領域巨頭,目前是國內唯一一家高鎳三元正極材料(NCM811)量產達500噸以上的隱形冠軍。
當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入瓶頸期,身處行業上游的容百科技,命運是否也將隨之跌宕?在競爭激烈的三元正極材料領域,容百科技能否憑NCM811這款產品穿越周期?
“高鎳三元之星”借勢起飛
容百科技2016年-2018年報告期內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85億元、18.79億元和30.41億萬元。2017年度和2018年度,其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為111.83%和60.33%。
如此快速地發展,得益于容百科技成功抓住了鋰離子電池行業下游風口紅利。
根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過去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幾乎完成了從0到超100萬輛跨越。自2009年“十城千輛”工程開始,行業急速奔跑:2011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8159輛,2013年上升至1.76萬輛,2014年后進入高速上升期,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已經超過120萬輛,穩坐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一把交椅。
服務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容百科技在國內所有廠商中最早推出了單晶NCM523、單晶NCM622兩種常規三元正極材料,相比早期NCM333材料,不但瓦時成本低,綜合性能好,而且工藝成熟,在性能、成本、量產性上有較好平衡,可以廣泛用于數碼和車用電池。
得益于國內車用動力鋰電池、電動工具用電池、電動自行車用電池等需求快速上升,NCM523和NCM622已經成為國內占比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對動力鋰電池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消費者對乘用車續航里程、輕量化需求逐步提升,但若使用磷酸鐵鋰和常規三元正極材料,單次充電里程無法達到500公里以上,新能源汽車將不能有效滿足城際交通需求。
為此,容百科技選擇搶攻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山頭,率先掌握了在能量密度上具有更大優勢的NCM811材料產品關鍵工藝技術,于2017年成為國內首家實現高鎳三元正極材料NCM811量產公司。目前,容百科技產品重要配套用于寧德時代(300750)、比亞迪(002594)、LG化學、力神電池、孚能科技、比克動力等多家國內外知名、領先動力鋰電池廠商前沿產品中。
根據GGII調研數據預測,到2025年,國內NCM811占三元正極材料應用占比將大于45%,對應需求量將超過27萬噸,而NCA需求量將超過10萬噸,應用占比將達到17%,這兩種產品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更快速地上升。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高鎳三元正極材料(NCM811)量產達500噸以上隱形冠軍,目前除容百科技外,國內現僅有當升科技(300073)、巴莫科技、杉杉能源(600884)等少數廠家實現NCM811量產。
此外,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前,3C(計算機、通訊設備和消費電子產品)是我國鋰離子電池重要應用領域。盡管自2015年以來3C增速放緩,但3C鋰離子電池市場對電池續航能力要求近年來不斷提高,預計未來仍將維持穩定上升。
不僅如此,容百科技產品還可以運用于電動工具、儲能裝置、工業機械、特種、民用無人機、平衡車等多個領域,容百科技下游市場廣闊,且前景光明。
深陷產業鏈魔咒
巴西不起眼的小蝴蝶扇動扇動翅膀,就為美國德克薩斯州帶來一場龍卷風。而產業鏈上某一環變動,可能就把鏈條上所有玩家完全暴露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之中。
享受著下游高速發展紅利的“高鎳三元之星”,也深受這一魔咒影響。
從下游市場來看,容百科技的發展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上升。國家補貼政策向高比能動力鋰電池傾斜,從而帶動三元正極材料產銷量領先。然而今年三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公布了《有關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以上,地方補貼也被取消。
以一款綜合續航大于400km純電動乘用車為例,2018年最高可拿到9.9萬元補貼,而2019年新政執行后僅可拿到2.75萬元補貼,同比下降72.2%。這意味著主機廠將面對著降成本壓力,進而對電池廠商提出大幅降價要求,以三元鋰離子電池為核心產品的容百科技承壓明顯。
上游曾風光無限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相繼陷入“大滑坡”,容百科技也跟著進一步“退坡”。2019年上半年,容百科技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額高達20.27億元,而同期營業收入為19.49億元,應收款項占當期營業收入比重超過了100%。而容百科技資產總額為49.13億元,應收款項占總資產比例超過了40%。
今年二月,容百科技就公布通告稱,其長期客戶容百科技比克電池未交付第三期及第四期回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壞賬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例如容百科技第二大應收客戶比亞迪也有過拖欠應收款的“黑歷史”;在此之前,在報告期內,容百科技還發生過6起下游公司拖欠貨款的糾紛案。
上游給這顆“高鎳三元之星”帶來的沖擊也正不斷顯現。
報告期內,公司三元正極材料與前驅體各期銷售均價逐年提高,這這與鈷、鋰等重要原材料有關。以硫酸鈷為例,2016年到2018年,其價格由均價33.31元/每千克逐年遞增至91.12元,2017年均價變動比例高至114.53%。
隨著上游硫酸鈷、硫酸鎳等原材料持續漲價,作為行業中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商,必須在成本控制方面下功夫,但目前看來,容百科技做得并沒有同行好:杉杉股份通過簽訂原材料采購長單以及入股鈷產品供應商等方式,降低了重要原材料采購價格;而格林美則利用廢舊電池回收業務進行造血,平衡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成本提高。
此外由于大量資本進入正極材料行業,行業競爭激烈,這也就造成了三元材料低端產品投資規模已超出市場需求,中低端產量過剩、高端產量不足結構性產量過剩,讓整個行業存在重資產、低毛利、回款周期長問題。
而上下游公司也正加入戰局。例如上游礦產資源公司,如格林美,其原材料優勢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下游電池公司,如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大廠商,依托雄厚資金支持,以參股或內部化方式布局材料領域。
行穩致遠,在這個上下游行業跌宕發展大轉折階段,容百科技又該如何出擊?
三大戰役尋求破局
盡管容百科技下游產業當前正處于陣痛期,但從長遠來看行業發展前途依然光明。
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中闡述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發展目標,其中提到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等利好信息。
假如按照年銷售汽車總量在2500萬輛估算,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625萬輛;按照2020年新能源車銷量200萬輛計算,新能源汽車銷量5年內將會有3倍上升。每年數百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上升必然對動力鋰電池出現龐大需求。容百科技也將受益從而實現營收凈利上升。
為應對激烈市場競爭以及無法預料的上下游行情,容百科技將通過擴產量、降成本、優化資本結構等多線操作來保持實力。
其一是擴產量。按照公司招股書規劃,容百科技擬募資16億元,其中12億元將用于2025動力型鋰電材料綜合基地(一期)項目建設。根據規劃,該項目建設期為16個月,將建成年產6萬噸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生產線。
在動力鋰電池領域,三元正極電池已經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主流,目前國內市場關于NCM811的需求較為旺盛,但受制于產量供給不足,2018年NCM811銷量占國內NCM三元正極材料總體銷量比例不足6%,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狀況。
關于容百科技來說,三元正極材料銷售出現主營收入占比由78.01%升至87.90%,若有充足資金繼續投放在NCM811這款容百科技具有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的核心產品,容百科技市場占有率將大幅提升,也能應對同行業產量擴張及市場競爭加劇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不利影響。
其二是降成本。前驅體為三元正極材料鎳鈷錳氫氧化物中間體,其加工品質對三元正極材料性能質量有重要影響。但目前容百科技前驅體產量僅1.43萬噸,產銷率較低,重要以滿足自用為主,少量用于對外出售。
由于新增產量無法滿足容百科技自用需求,公司竟然要向外購買大量前驅體。2019-2021年,容百科技擬向荊門格林美分別采購0.93萬噸、1萬噸、1萬噸NCM523、NCM622系列或者其它市場要三元前驅體,三年共計2.93萬噸,耗資巨大。
投產前驅體,是在為容百科技進一步打開高端市場、減少成本、提高其市場占比做鋪墊。容百科技預計大量投產NCM811,相比NCM523鈷含量由12.21%降至6.06%,折算到動力鋰電池每kwh用鈷量從0.22kg降至0.09kg。由此鈷價越高,NCM811材料成本優勢越明顯。在此壓力下,若前驅體產量新增,NCM811這類高鎳三元材料才能順利生產,讓公司原材料成本優勢愈發突出。
其三是當務之急——優化資本結構。招股書顯示,容百科技擬將本次募集資金中40,000萬元用于補充營運資金,以滿足公司生產經營資金需求。想必容百科技也是意識到,隨著擴產計劃執行,在提高收入水平同時,應收款項、存貨規模也隨之擴大,資金流動性減弱,壞賬、減值風險將大幅新增。
2019年上半年,容百科技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額就已經高達20.27億元,而容百科技資產總額僅49.13億元,應收款項占總資產比例超過了40%。若繼續出現公司接近一半資產都是別人打“欠條”,賒銷狀況不能得到改善,貨款難以及時收回的情況,容百科技將面對資金難以周轉、資金鏈斷裂、破產倒閉等不堪設想的后果。
從上市公司離職,又自立門戶卷土重來,容百科技董事長白厚善用親身經歷詮釋了一句話:一個人真正的高度體現在,他跌到谷底后,能夠反彈多高。
盡管近年來正極電池市場和新能源車市場處于陣痛期,但長期來看,下游需求依然十分旺盛。作為科創板正極電池第一股,若容百科技能進一步放大在技術、產品等方面競爭優勢,必定能觸底反彈,不但能拉開與同行競爭對手間差距,我國鋰離子電池材料領域亦將催生出新的世界巨頭。
作者:殷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