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79次 | 2019年12月25日
如何處理大規模的廢舊動力蓄電池?我國蓄電池回收面臨著哪些難題?
隨著電動汽車銷量的大幅攀升,動力蓄電池回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2018-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動力蓄電池將達12萬-20萬噸;到2025年,動力蓄電池年報廢量或達35萬噸。動力蓄電池回收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
工信部日前表示,為貫徹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構建跨區域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京津冀三地目前正加快推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京津冀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走向有序化、規范化。但目前,市場規模增長迅猛,技術難度高、回收制造成本高、再生利用效率低、資質難求等問題仍導致動力蓄電池回收進展較緩慢,體系相對混亂,完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業內分析認為,上述電池梯次利用項目的實施,將有利于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有效探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市場化模式。
安全、技術、盈利等瓶頸待突破
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銷量的大幅攀升,動力蓄電池回收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2018-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動力蓄電池將達12萬-20萬噸;到2025年,動力蓄電池年報廢量或達35萬噸。另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動力蓄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達到370億元。
有研究動力蓄電池方面的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實際運作中,動力蓄電池回收的商業模式并不成熟,行業標準不夠完善、技術體系不夠健全,當前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仍處于初級階段。在他看來,目前動力蓄電池回收存在技術門檻,導致產業鏈發展緩慢;產業未形成規模,回收成本高導致廠家利潤微薄;再生利用效率低、回收安全風險等痛點依舊未解決。
2018年,政府曾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要求對動力蓄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報廢、回收、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采集。盡管國家出臺多項政策,但目前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商業模式仍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