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615次 | 2019年12月25日
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因素是什么?導致電池熱失控的因素有哪些?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掌握的輿情信息,2018年至今有80余電動汽車火災事故發生。事故頻率呈現上升趨勢,這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6月17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企業對發生起火燃燒事故的車輛及時開展事故調查,對隱瞞不報或不配合開展事故調查的行為將予以處罰;確實存在產品缺陷的,生產企業應當主動向主管部門備案召回。
工信部明確表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承擔汽車安全第一責任。此外,工信部也要求,車企對動力電池故障較多的車輛適當增加排查比例。建議檢查包括動力電池的外觀檢查、軟件診斷、氣密性檢測、開箱檢驗等內容。
引發電動汽車事故的原因極為復雜,但將電動車的動力電池作為排查的重點,也從側面反映出電池安全的重要性。當然,電池安全的保障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除了車企之外,電池企業也應積極參與。
歐陽明高表示,安全事故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致命隱患,而新能源安全事故的本質,是電池熱失控。
導致熱失控的誘因主要有兩種,一是機械電氣誘因(針刺、碰撞等事故導致),二是電化學誘因(過充、快充、自發性短路等),電池單體熱失控之后傳遞給相鄰單體,隨后大面積蔓延,最終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近期發生的充電事故的分析表明,主要是不當快速充電或過充引發電池析鋰,導致熱失控溫度大幅度下降,從219℃下降到107℃,并與電解液劇烈反應,電池在107℃發生熱失控。歐陽明高表示。
據歐陽明高介紹,新能源汽車事故的數據統計表明,電動車充電時發生事故的比率較大。2018年,充電時發生新能源汽車事故占比達到了29%,接近三成。而靜置、行駛、涉水發生事故的比例分別為14%、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