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75次 | 2019年12月04日
郭文圣:優化鋰電產業結構布局的四個建議
為進一步鞏固我國鋰電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大力優化鋰電產業結構,著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郭文圣提交了《關于優化鋰電產業結構布局的建議》提案,內容涵蓋政策引導、行業監管、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
我國已成為全球鋰電池生產大國,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鋰電池產業鏈體系。據了解,2018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到13987.14百萬只,產業主要集中分布在廣東、江浙、京津地區以及福建、四川、青海、河南等地。
“我國鋰電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結構和整體水平呈現低質化狀態,尤其是動力電池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嚴重不足,大部分企業拳頭產品少,缺乏整體競爭力。”郭文圣表示,我國鋰電產業企業數量多而不精、產品線整體偏向低端、技術儲備不深,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
郭文圣表示,我國在電池領域技術和應用方面效率驚人,但是仍然缺乏源頭性創新、基礎性創新。如在制約鋰離子電池發展的安全性問題上,普遍呈現出缺乏材料核心技術突破,忽視安全結構設計,制造工藝落后,標準體系缺失等問題。
鋰電產業作為新興產業,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和部門在產業梳理、企業研發創新、爭取資金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多舉措多途徑全力支持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前,國際鋰電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面對競爭加劇的市場格局,郭文圣建議著重優化鋰電產業結構布局,不斷提升和鞏固我國鋰電產業發展競爭力。
一是要加大政策引導力度。長遠布局,深入規劃,進一步梳理我國鋰電產業發展情況,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和區域產業發展定位,充分發揮鋰電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引導新引進的鋰電產業項目向現有產業集中區聚集,避免地區間同質化競爭和盲目投資,防止產能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二是要加強行業監管落實。加強鋰電池行業管理,完善行業規范,從技術水平、生產規模、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安全要求等方面建立行業準入門檻,推動企業高端化發展,避免陷入低端產品過剩風險。
三是要推動基礎技術研發。研究設置鋰電池行業科研資金補助或稅收減免政策,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向鋰電龍頭企業提供研發使用的貸款,倡導國有資本入股、投資新創潛力鋰電企業,督促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科技部門要加大鋰電池基礎研究的投入,推動源頭創新,獲得具有顛覆性的電池材料方面的知識產權,引領全球鋰電發展。
四是要加強行業人才培養。支持鋰電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導高校合理調整和設置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新能源汽車相關專業,鼓勵校企開展聯合辦學與人才定向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