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26次 | 2019年09月28日
氫能發展熱情高漲 能效提高須被關注
“我國氫的工業基礎是相當不錯的,現在氫的產量在世界是第一,但是氫的工業和氫能的利用與世界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在氫工業,能效往往不是特別被關注,但就氫能而言,能效是一個大問題。我國在發展一些低成本的制氫技術的同時,必須要保證能效的提高。”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氫能專委會主任委員蔣利軍表示。
我國的氫能技術總體處于世界第二方陣
近年來,在燃料電池補貼不退坡的國家政策之下,各地涌現出了非常高漲的發展氫能的熱潮。一些地方政府和產業基金加大了投資力度,開展燃料電池和氫能的工程化技術研發和示范,形勢非常喜人。
“我國的氫能技術具有一定基礎和特色,但是與美、日、德相比,我國的氫能技術整體上還處于第二方陣,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還有差距。我們急需發展一些高功率密度、長壽命燃料電池系統和車載儲氫系統及其配套裝備,滿足燃料電池汽車運營的需求,急需發展一些高效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系統及其供氫技術,滿足分布式供電的需求。”蔣利軍說。
據蔣利軍介紹,我國的制氫規模已居世界首位,煤氣化制氫和堿性電解水制氫具有特色和優勢,光催化和生物質制氫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等方面與國外相比有較大差距。在儲氫方面,我國的儲氫技術在國際上占有重要一席,固定式高壓儲氫技術和固態儲氫材料研究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但在車載高壓儲氫及氫運輸方面仍落后于國外先進技術。
蔣利軍說,目前,國內氫安全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在氫與材料相容性等方面具有特色,但總體落后于美國、日本、歐盟。國外已經建立了氫氣泄漏和爆炸的研究設施,而國內僅僅開始基礎研究。加氫站面臨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會。
“氫能燃料電池更值得關注,這是一個核心零部件。”蔣利軍說,目前來看,我國燃料電池的發展這幾年有了大的進步。一方面是我國自身的技術開發,同時也有一些先進技術正在消化吸收。目前真正做燃料電池的催化劑和質子交換膜還是要靠進口,燃料電池的可靠性和國外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制約氫能燃料電池發展的四個障礙
在蔣利軍看來,目前制約氫能燃料電池行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有四個。
一是成本障礙。高成本是制約燃料電池產業化的關鍵因素。燃料電池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燃料電池組,其次是氫燃料罐和電池配件。如果未來要實現燃料電池商業化,并與內燃機、鋰離子電池汽車進行競爭,降低燃料電池的鉑催化劑、電解質膜和雙極板三個關鍵部件的成本勢在必行。此外,其他燃料電池配件價格也是燃料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的因素。
二是氫的來源。傳統工業制氫的方法以化石原料制氫、或者采用電解水制氫。分散小規模制約氫能應用。從成本角度來看,在燃料電池推廣初期,應以分散式制氫為主,可進一步控制成本,且使用便利。但隨著未來燃料電池規模化發展,對大規模制氫需求、集中制氫的成本和環保優勢將會進一步突出。
三是氫基礎設施。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其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缺乏加氫站等配套設施,帶來加氫困難,加氫站高昂的建設成本和燃料電池汽車數量不多也使得建設加氫站的驅動力不足,雖然加氫站建設已列入氫能應用規劃中,但還遠遠不足以滿足燃料電池產業化推廣的要求。
四是氫儲運與安全。通常氫氣以三種形態存儲和運輸:高壓氣態、液態和氫化物狀態。短期內,高壓罐儲氫仍是主要氫氣儲存運輸手段。但從長期來看,更需要具備高儲氫容量、高安全性、吸/放氫速率快、長壽命和低成本的儲氫材料。但輕質儲氫材料、有機液態儲氫材料等低壓或常壓儲氫材料技術水平制約著新型儲運技術的發展,成為氫能推廣應用的瓶頸。
“作為氫能的工作者,有義務做更多的科普工作。一方面是給所有的公眾,另一方面是給政府官員做更多的宣傳。我們需要有更多的標準法規,只有標準、法規合理,才能規范健康發展,也不能出現一些不該出現的問題。”蔣利軍說。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