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25次 | 2019年08月31日
補貼退坡殺傷力凸顯 比亞迪、江淮7月新能源車銷量下滑
在經歷了補貼過渡期結束前的暴增后,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銷量有所回調。
在已公布7月成績單的新能源車企中,多家新能源汽車7月銷量出現下滑。在新能源領域位居首位的比亞迪,其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7萬輛,同比減少11.8%,這是比亞迪新能源車今年首次出現同比下滑,不過其1-7月的銷量依然增長了73.1%。江淮新能源汽車7月銷量更是同比大跌了66.5%至1738輛,旗下六款車型月均銷量不足300輛。而根據吉利汽車官方發布的數據,其在2019年7月的總銷量中,4476輛為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在6月份這一數字為1.6萬輛,同樣出現大幅下滑的狀況。
新能源汽車7月的銷量數據仍未出爐。不過,其產量已出現了下滑。有機構的統計顯示,2019年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約7.4萬輛,同比下降6%,環比下降43%;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4.70GWh,同比增40%。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已下調了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預期,銷量從160萬輛調整至150萬輛左右。
國金證券發布的研報分析,過渡期后市場面臨適應和調整。6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98.7%,主要是過渡期后補貼大幅下降,車廠在過渡期結束前進行搶裝;純電A級車為主的運營車輛拉動總體高增長;同時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也使得6月銷量出現高增長。過渡期結束后,車企需要調整自身產品線和定價策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燃油車優惠收窄也有望為新能源汽車自主需求帶來改善。
國海證券也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銷量階段性承壓,其主要原因為過渡期內銷量透支了部分需求,致使部分企業過渡期后首月出現環比、同比負增長,這合乎市場發展規律,預計8月份開始有望逐月環比上漲。
不過,也有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7月銷量依然增長。北汽新能源7月銷量同比增長了78%,銷量達1.3萬輛,前7月累計銷量為7.8萬輛,同比增長28%。“一方面電池現在基本得到保障,另一方面EU5受歡迎,仍保持熱銷。去年基數低,因為電池供應不上導致產品無貨可供?!北逼履茉磧炔咳耸繉τ浾弑硎?。今日,北汽新能源還宣布與奔馳能源公司進行合作,共同建立電池梯次利用儲能單元。此外,雖然北汽新能源上半年年銷量目標完成率不高,但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馬仿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不會下調年銷量目標。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企業銷量開始分化,部分企業發展不佳。以長安新能源為例,其上半年累計銷量為2.9萬輛,但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新能源僅6月銷量就完成了上半年的三分之一,6月同比增長108.8%。盡管如此,長安新能源上半年銷量依然下滑了逾兩成。目前,長安新能源旗下有五款新能源車,6月銷量增長主力是長安逸動新能源車,重慶出租車市場的鋪設消化了大量銷量,這意味著消費者個人購買的數量并不多。隨著補貼過渡期結束,長安新能源汽車在7月的表現也可能承壓。
根據今年3月公布的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為期三個月的新能源補貼過渡期已結束,此次補貼削減力度堪稱近年來之最,從6月26日起不僅國家補貼標準降低了約50%,地方補貼也直接取消。此外,續航里程小于250公里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直接“斷奶”。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上海等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市場,地補的標準一般能達到國補的50%,這也意味著,自6月26日起,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享受的補貼最多減少了近70%的幅度。
目前,整個市場受補貼新政的影響也較為明顯,一些新能源車企已經開始推出更高續航里程的車型,而一些低巡航里程的車型逐漸被市場淘汰。此外,隨著合資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自主車企的競爭環境也越來越激烈。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合資品牌中的日產軒逸EV和起亞K5 PHEV已經進入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車型的榜單。此外,合資插電式混動車型的表現強勁,其中,去年下半年上市的帕薩特PHEV僅用幾個月時間就殺入了新能源汽車排行榜前列,領跑新能源合資B級車市場,與帕薩特PHEV同期上市的途觀L PHEV也表現較好。今年上半年,豐田卡羅拉和雷凌也均推出了插電式混動版車型。
“2017年,合資企業汽車銷量達1400萬輛,那時候合資企業新能源車的銷量幾乎為零,這將倒逼合資廠商加快推進新能源車的步伐。2020年合資廠商總銷量按照1500萬輛估算,其新增的新能源車銷量至少60萬輛?!睆V州威爾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高級咨詢顧問田偉東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有先發優勢,未來需要在高端產品方面進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