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45次 | 2019年08月13日
浙江杭州灣大灣區將成鋰電池產業鏈布局重要區域
在剛過去的“娥江英才”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上,一項名為“高能量密度及倍率性能電池”項目拔得頭籌,現場評委更以“非常震撼”作評。據了解,該項目聚焦高比能鋰電池硅負極材料,目前已實現硅負級和硅高比能電池產業化,成功將電池能量密度(一公斤電池每小時產生的電量)提升至300wh/kg以上,逼平特斯拉“御用”的松下產電池,而在實驗室,項目團隊更是將這一數值飆到了400wh/kg以上。
“一旦落地,這對我們整個鋰電池產業將帶來巨大提升。”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如獲至寶,當即與該項目團隊簽下了落地協議。而就在今年年初,杭州灣經開區就明確亮出了打造鋰電池產業鏈的招商旗號。
在杭州灣經開區,浙江美都海創鋰電科技有限公司已擁有1.2萬噸鋰電池三元前驅體和1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年產能力。不止如此,該公司還在去年年底敲下了一個斥資50億元的新能源鋰電池材料項目。其中三元前驅體項目總投資10億元,占地108畝,三元正極材料項目總投資40億元,占地198畝。項目一期已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預計于明年3月建成,到2021年3月完成二期建設。項目達產后,可實現三元前驅體年產能5萬噸,三元正極材料年產能5萬噸,從而完成公司在新能源鋰電池材料的內部產業鏈布局。
埋頭行動的還有近鄰,浙江中金格派鋰電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作為園區重組改造示范企業,前身為一家鈷鎳材料生產廠家,經過一年的準備,到今年6月,第一批鈷鹽如期達產。幾乎同時,該公司高性能鋰離子動力電池材料項目也計劃啟動,準備向三元前驅體(以鎳鹽、鈷鹽、錳鹽為原料)進發,以加快母公司由金屬礦產貿易優勢向新能源材料轉化延伸的腳步。
今年7月,上虞承辦召開2018鋰電正極材料暨可持續鈷供應鏈高峰論壇行業會議,幾乎集齊了國內鋰電池上下游的一批龍頭企業。也通過此舉,上虞向外界高調傳遞欲大力發展鋰電池產業的底氣和雄心。
“鋰電池產業鏈大戰一觸即發,也是我們實現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杭州灣經開區投資促進局相關人士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迅速發展,對動力電池的“胃口”必將越來越大。據了解,在新能源汽車造價成本中,電池占到將近一半,行內故有“得動力電池者,得新能源汽車天下”之說。其中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為構成電池的四大主材,尤其是正極材料,不僅占到電池成本的40%,還直接影響著電池的能量密度和性能。
“杭州灣大灣區必將成為鋰電池產業鏈布局的重要區域。”杭州灣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經開區相關企業盡管數量不多,但體量大,起點高,不僅構成了從關鍵金屬礦源供應提煉到三元前驅體,三元正極材料生產相對完整的中前端生產鏈。同時,特斯拉工廠落子上海臨港之舉,更讓身處其2小時經濟圈內的杭州灣經開區對有志于投身鋰電池產業的項目、資本構成了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而此次獲獎簽約的“高能量密度及倍率性能電池”項目,其團隊負責人就表示,之所以選擇上虞,與經開區的區位優勢和本地企業已有的合作經歷是其主要原因。
對杭州灣經開區而言,這一切還只是一個美好的開始。下一步,經開區將在提升正極材料的基礎上引入優質負極材料和以PDVF為主的隔膜材料、電解液生產、電芯制造及與動力電池相關的項目企業,以共同串聯起一條完整的鋰電池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