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64次 | 2019年07月11日
寧德時代聯姻LG化學,吉利汽車開始打掃“電池戰場”?
近日,吉利汽車(00175)宣布一項新動作——加碼電動汽車電池布局,在新能源汽車圈內激起一波浪花。
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迎來28年以來首次下滑,今年前5個月,跌勢仍在持續,車市依然寒風陣陣,只有新能源汽車還在維持增長。但在補貼退坡、產能過剩的行業環境下,抓住動力電池這一核心環節成了越來越多車企的重要命題。
智通財經APP獲悉,6月12日吉利汽車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將與LG化學成立合營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電動汽車電池。合營公司注冊資本為1.88億美元,其中吉利控股子公司以現金出資50%,持50%股權。
對于此舉的理由,吉利汽車表示,董事會早已認識到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潛力,吉利于2015年11月開始實施其新能源汽車戰略“藍色吉利行動”。該行動為期五年,而先進及高性能電動汽車電池的可靠供應對執行“藍色吉利行動”必不會可少。合營公司將確保集團未來獲得電動汽車電池的穩定供應。
布局新能源汽車電池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吉利汽車主要的電池供應商有LG化學、寧德時代、力神、欣旺達、中航鋰電、孚能等。目前已經與LG化學、寧德時代成立了合資公司。
2018年12月底,吉利汽車旗下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與寧德時代宣布成立聯營公司,主要從事電芯、電池模組及電池包研發、制造及銷售,從而為吉利提供核心動力電池的穩定供應。吉利汽車和寧德時代分別占聯營公司49%、51%權益。
但如果將關注的范圍擴大到吉利汽車的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下稱吉利),其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布局時間更早。
吉利最早在動力電池領域布下的一棋是山東衡遠新能源。資料顯示,山東衡遠新能源成立于2010年,主要從事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生產及銷售。2014年9月被出售給洪橋集團(08137)之前,吉利間接持有該公司53%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洪橋集團同時也是吉利背后另一家鮮為人知但關系緊密的電池制造商。智通財經APP通過查閱資料發現,目前該公司旗下有兩家鋰離子電池制造公司,包括2014年9月收購的山東衡遠新能源,以及2015年12月成立的浙江衡遠新能源,主要生產和提供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產品。
一開始洪橋集團只為知豆和康迪提供電池,2017之后,沃爾沃、領克、吉利品牌等吉利的核心產品才逐漸進入洪橋集團的客戶名單內。財報顯示,2018年,洪橋集團有92%的收入來自與吉利和沃爾沃的訂單確認收入,今年一季度,這一比例升至97%。
實際上,吉利與洪橋集團并不只有業務上的聯系。前面提及的浙江衡遠新能源是洪橋集團與吉利附屬公司上海普華合資成立的公司,其中上海普華持有48%股權。
除此之外,2017年11月,吉利通過旗下附屬公司吉利國際(香港)以債轉股的方式入股洪橋集團,一舉成為后者的第二大股東,相當于吉利間接控制著山東衡遠新能源和浙江衡遠新能源兩家動力動力電池企業。
目前李書福及吉利持有洪橋集團19.8%股權。根據官網和財報的描述,洪橋集團的發展戰略為“力爭成為吉利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主力供貨商”。
(截圖來源:洪橋集團2018年財報)
據了解,浙江衡遠新能源的鋰離子電池廠房于2016年4月啟動建設,該項目占地13萬平方米,原本最大設計年產能為1.5G瓦時,后來擴大至2.0G瓦時,首條50萬千瓦時的生產線已于2018年二季度開始大規模投產。到今年一季度,浙江衡遠新能源電池廠仍因產能利用率降低而錄得毛損。也許正是深知獨自研發制造新能源動力電池的艱辛,才有了后來與LG化學及寧德時代的合作。
在山東衡遠之后,2013年吉利還獨資成立了威睿電動汽車技術(蘇州)有限公司,該公司專門從事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動力電池系統、電控、電機及系統集成)開發、制造、銷售。
2018年9月,吉利集團通過旗下子公司,注資5000萬元在武漢設立湖北吉利衡遠新能源科技公司,布局動力電池領域。新工廠項目總投資80億元,建設電池及模組生產線和研發中心、物流配選中心等,計劃2020年建成投產。
吉利與LG的首次“牽手”是在2017年4月。當時吉利集團全資收購了LG南京工廠所有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隨后,吉利集團把該工廠的生產設備拆遷至旗下浙江衡遠新能源電池基地。
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格局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部件,處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附加值最高的環節,動力電池占整車成本25%-40%,成本在汽車部件中占比最高,利潤空間大,自然所有車企都希望掌握這一核心環節。
因此,隨著補貼退坡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整車企業向上游電池產業鏈延伸成了近幾年來的趨勢,主流方式是與電池企業合資建廠。除了吉利外,北汽、上汽、廣汽及東風汽車等車企都與寧德時代成立了電池合資公司,其他打算擴大中國市場的電池廠商也正加緊與國內車企的合作,如SK Innovation與北汽、松下與豐田。
從目前的行業格局看,中日韓企業已基本壟斷了全球動力電池供應市場,十大動力電池企業占據了全球80%的市場份額,瑞銀此前預計,隨著行業集中度提升,未來5至10年,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80%的份額將由松下、LG化學、三星SDI、SK Innovation和寧德時代這五大巨頭將分割。
由此可見,吉利已經通過自建電池工廠、入股電池企業及與電池企業合資建廠等方式形成了較為全面的布局,這將為其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奠定更牢固的基礎。
德勤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何馬克認為,未來兩年將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由“政策拉動”向“市場引領發展”過渡的關鍵時期,這也意味著該產業即將進入高度市場化、差異化發展的2.0時代。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競爭的焦點將由產品競爭轉向服務競爭、由單環節競爭向商業模式綜合能力競爭轉變,同時由行業內競爭轉向跨行業競爭。
近兩年,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逐年提升,市場份額也同樣在增加,隨著電池布局的效果逐漸顯現,吉利能否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彎道超車?時間會給出答案。
上一篇:蔚來為何下架電池租用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