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279次 | 2019年07月10日
全球、中國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鋰電新能源、3C電池生態狀況概述
一、全球鋰電新能源和3C電池生態狀況概述
1、全球鋰電新能源生態狀況概述
(1)市場規模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3C數碼領域的持續穩定發展,加之具有萬億級別規模的儲能市場起步,帶動對鋰電池的需求,全球鋰電池出貨量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長。2018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189.0GWh,同比增長27.0%。全球鋰電池出貨量規模由2013年的57.6GWh增長到2018年的189GWh,復合增長率超過25%。2018年鋰電池出貨量增長主要受動力鋰電池及儲能鋰電池帶動,全球數碼鋰電池出貨首次下滑,主要系智能手機、移動電源等出貨下滑影響。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通過對鋰電池下游市場需求的分析,綜合來看,未來幾年全球鋰電池產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預計到2021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將達到376GWh,到2023年出貨量將超過500GWh。①動力鋰電池領域,近幾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迅猛發展,對鋰電池的需求快速增長,動力鋰電池已成為全球鋰電池市場增長的最大引擎。世界多國已經有傳統能源車禁售計劃,且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未來3-5年,預計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從而帶動全球動力電池出貨。②3C鋰電池領域,目前全球3C數碼市場逐漸進入成熟期,預計未來幾年全球3C鋰電池的市場需求基本保持平穩。③儲能鋰電池領域,儲能作為一個具有萬億元級別規模的市場,其發展對推進清潔能源的利用將發揮重要作用,全球主要國家已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儲能行業的發展,隨著全球對于儲能行業的重視以及鋰電池在技術、價格等方面的進步,預計未來幾年全球儲能鋰電池市場需求增速將超過30%。
2013-2023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變化及預測(單位:GWh,%)
數據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2)區域競爭格局
從區域來看:全球鋰電池的主要供應國家是中國、韓國和日本,其中中國鋰電池電芯產值占全球一半以上比例。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鋰電池電芯產值1550億元,占全球的比重54.8%;韓國以700億元的產值位居全球第二,占比24.7%;日本以550億元的產值位居全球第三位置,占比19.4%。中日韓三國占全球比例為98.9%。
2016-2018年全球主要國家鋰電池產值情況(單位:億元)
備注:以上產值只統計電芯產值,特斯拉與松下在美國合資工廠統計為日本產值
數據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3)企業競爭格局
從企業來看,全球鋰電池市場由中國的CATL、比亞迪;日本的ATL、松下;韓國的LG、三星SDI等企業所占據。2018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189GWh,前十大企業鋰電池出貨量126.3GWh,占據67%的市場,前十企業中有6家企業在中國。前四大企業松下、CATL、LG、比亞迪全球市場占比均在8%以上,其中,我國最大鋰電企業CATL以12.8%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二。
2018年全球鋰電池競爭格局
數據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2、全球3C電池生態狀況概述
(1)市場規模
全球3C鋰電池市場起步較早,過去幾年快速發展,是鋰電池最大的需求終端。從2015年開始,3C數碼市場逐漸進入成熟期,其市場增速趨穩,2018年全球3C鋰電池出貨量為68GWh,同比下降2.9%。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預計到2020年全球數碼鋰電池出貨量為70GWh,到2023年全球數碼鋰電池出貨量為95GWh。
2014-2023年全球數碼鋰電池出貨量及增速(單位:GWh,%)
數據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2)企業競爭格局
2018年全球數碼鋰電池產值規模達到1155億元,排名前十企業產值達到852億元,占比74%。ATL以285億元的產值位居第一位,占據全球25%的市場份額;韓國LG、SDI分別以160億元、150億元,位居第二、三位;珠光宇以46億元的產值占據全球4%的市場份額,全球排名第五位。
2018年全球數碼鋰電池企業競爭格局
數據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二、中國鋰電新能源和3C電池生態狀況概述
1、中國鋰電新能源生態狀況概述
(1)市場規模
近幾年,我國鋰電池產值規模保持較高速度增長,2018年我國鋰電產業鏈產值突破3100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13%。從產值占比來看,電池及pack環節產值達到1800億元,占產業鏈總產值的比重為57.9%;四大材料產值達到750億元,占產業鏈總產值的比重為24.1%。
2014-2018年中國鋰電產業鏈產值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GGII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鋰電池出貨量逐年增加,并保持25%以上增速,主要受電動車快速發展帶動。2018年全國鋰電池出貨量102GWh,同比增長28%,其中動力鋰電池出貨65GWh,同比增長46%,動力電池增速遠大于數碼鋰電池和儲能鋰電池。
2014-2019年中國鋰電池出貨量及預測(單位:GWh,%)
數據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2)發展前景
未來5-10年,在下游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我國鋰電池市場整體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動力電池市場:動力電池將成為鋰電池快速增長的最大引擎,年均增速在30%以上。在國家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與能量密度掛鉤的背景下,三元動力電池由于顯著的能量密度性能優勢,在新能源汽車中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
3C數碼電池市場:未來3C市場增速主要依靠以下領域帶動:一是靠3C終端出口東南亞、非洲等欠發達地區;二是現有市場的替代性增長,如鋰電池加速替代鉛酸電池在自行車、低速車的應用;三是新興領域的增長,包括智能穿戴、智能醫療、無人機、智能制造類等。
儲能電池市場:①儲能鋰電池將繼續往長循環、低成本方向發展,磷酸鐵鋰電池已經是該領域的一大增長點。②中國儲能細分領域較多,但規模都尚小,通信基站儲能、火力調頻等市場將率先放量。
2、中國3C電池生態狀況概述
(1)市場規模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數碼鋰電池出貨量31.4GWh,同比下滑1.9%,2014-2018年數碼鋰電池的年復合增長率為7.6%。數碼鋰電池已進入穩定期,增長較慢,預計未來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10.4%,增長主要受自行車、平衡車、VR/AR電動工具、玩具終端等帶動。
2014-2023年中國數碼鋰電池出貨量及增速(單位:GWh,%)
數據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數碼鋰電池產值660億元,同比增長15.8%。出貨量下降,但產值增長主要原因有:1)鈷酸鋰材料價格上漲,帶動數碼鋰電池漲幅超過15%;2)數碼鋰電池的產品結構發生變化,軟包占比提升,軟包的單位Ah價格高于圓柱及方形產品的單位。
2014-2023年中國數碼鋰電池市場規模及增速(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2)企業競爭格局
2018年我國數碼鋰電池電芯產值規模660億元,其中ATL數碼電池電芯產值超過285億元,市場占比43.2%,ATL的龍頭地位明顯。此外,珠海光宇、比亞迪等分別以46億元、41億元的產值位居第二、第三的位置。比亞迪近年來逐步轉向動力電池領域,對軟包數碼電池的生產有所放緩,因此市場被ATL、珠光宇等搶奪。力神數碼電池產能逐漸縮小,生產規模降低,總體增長較小。
從2018年數碼電池市場TOP10的格局變化來看,ATL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至43.2%,市場主導地位再次提高。ATL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數碼鋰電池企業,短期來看ATL在數碼領域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
2016-2018年我國數碼鋰電池企業產值排名(單位:%)
數據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三、粵港澳大灣區鋰電新能源和3C電池生態狀況概述
1、粵港澳大灣區鋰電新能源生態狀況概述
(1)發展概況
粵港澳大灣區鋰電池產業在中國鋰電池產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擁有比亞迪、珠海光宇、比克電池、億緯鋰能等多家國內外知名鋰電池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形成完善的鋰電池產業鏈,鋰電池四大關鍵材料以及鋰電池產業鏈環節均在我國占據重要的市場地位。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鋰電池產業鏈企業分析
資料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2)典型企業分析
粵港澳大灣區鋰電池企業在中國占有重要的市場地位,2018年中國前十大動力電池企業中有4家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分別為比亞迪、比克、億緯鋰能和鵬輝能源,4家企業2018年動力電池出總貨量達到18.52GWh,約占全國總出貨量的28.5%。在企業區域分布上,受下游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帶動,粵港澳大灣區中動力電池龍頭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等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典型動力電池企業匯總
資料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2、粵港澳大灣區3C電池生態狀況概述
(1)發展概況
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消費類電子產品和先進制造業產業起步發展較早,且專利技術全國領先,目前粵港澳大灣區3C電池產業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市場地位,已經集聚了一批優質消費類電池企業,在區域布局上,企業集中分布在深圳、東莞、廣州和惠州四個城市。
粵港
澳大灣區各城市典型3C電池企業
資料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2)典型企業分析
2018年中國前十大3C鋰電池企業中有5家為粵港澳地區企業,分別為ATL、珠海光宇、比亞迪、億緯鋰能和鋰威,5家企業產值規模合計398億元,約占全國3C鋰電池總產值的60%。
粵港澳大灣區典型3C電池企業信息匯總
資料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3)市場空間分析
珠三角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達,已經形成了以深圳、東莞、惠州、廣州為核心的產業集群,2017年以深圳、東莞為主的四大城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規模達到31443億元,產值規模基本為珠三角地區的90%,且增速基本保持在10%左右。以年均增速10%對各城市未來3C產業產值規模進行測算,到2021年,整個珠三角地區3C數碼產值規模將達到51244億元,帶動3C電池的市場需求將超過2500億元,深圳市、東莞市兩大城市對3C電池的需求分別達到1281億元、594億元;到2025年,整個珠三角地區3C數碼產值規模將達到75026億元,帶動3C電池的市場需求3751億元。綜合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3C鋰電池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條件優越,市場發展空間可期。
珠三角地區3C電池市場需求預測分析(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各城市2018年統計年鑒,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整理
上一篇:大眾動力電池戰略解讀
下一篇:中國鋰電產業究竟強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