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560次 | 2019年06月28日
動力電池“白名單”成歷史
6月24日,工信部宣布,決定自本月21日起廢止《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下稱“《規范條件》”),符合規范條件企業目錄同時廢止。這意味著,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曾對外資關閉的動力電池市場將放開,國內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2015年3月,為了引導和規范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健康發展,工信部制定了《規范條件》,明確進入動力電池領域企業所需滿足的條件,只有使用了符合《規范條件》企業動力電池的新能源車,才能進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獲得新能源補貼。
如今,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動力電池“白名單”也在實施四年后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早有預期。2017年9月,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曾表示,動力電池應發揮市場主體積極性,后續的行業管理工作重點放在事中事后監管方面,考慮不再通過“白名單”的方式對企業生產條件和能力提出具體要求。
自2015年11月公布首批符合《規范條件》企業名單至今,工信部共發布四批“白名單”,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57家企業入圍,而一些知名海外電池企業始終未能進入目錄。
因此,此前未能入圍“白名單”的松下、LG化學等國外電池巨頭,有望借“白名單”廢止而打開中國市場。今年1月,LG化學表示將投入73億元擴建在南京的電池生產線;本月12日,LG化學又與吉利汽車簽署協議,將共同出資1.88億美元成立動力電池公司。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一邊是外資巨頭兵臨城下,另一邊則是冗余的低端產能,國內企業正積極求變。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為56.9GWh,而同期動力電池產能約為260GWh,產能利用率僅為21%。同時,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高端產能普遍存在缺口,這也是國內龍頭企業發力的主要方向。
據悉,寧德時代等多家國內企業已經實現811NCM電池(高鎳低鈷的三元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含80%鎳)的量產。811NCM電池因為擁有更高能量密度,被認為是行業的主要趨勢,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紛紛表示將在新能源車型上搭載此類電池。
除此之外,已經有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動力電池的新應用場景——船舶電動化。去年9月,億緯鋰能公告稱,其子公司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獲得中國船級社型式認可證書,適用范圍為船舶與海洋設施動力用蓄電池。寧德時代今年1月與中國船級社武漢規范研究所合作,共同推動電池系統船舶技術標準的研究和應用;不久前又與連云港港口集團、中國船舶708所和特種712所簽署了港口純電動拖輪研發項目。
上一篇:中國動力電池保護政策“功成身退”
下一篇:動力電池安全問題高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