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43次 | 2019年06月25日
新能源車限購,應當、必須還是馬上取消?
端午節前夕,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三部委聯合下發《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的文件,要求各地不得對新能源車采取限行、限購等措施,已經實施的應當取消。
這是三部委為這個端午送上的一份厚禮。
不僅如此,《方案》還明確指出鼓勵地方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新能源車給予支持,對有條件的地區對新能源車停車費給予優惠措施。
影響究竟有多大?
三部委的這份《方案》,其實不僅僅包括汽車,還包括家電、消費電子產品等等領域,方案中有關"優化供給結構,暢通消費鏈條,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收到廣泛關注,而其中提到了不得對新能源車采取限行、限購等措施,已經實施的應當取消,又最受關注,貌似成了眼下汽車大環境下的一劑興奮劑。
一方面是國家鼓勵買買買,一方面是部分地方政策受限,還有就是消費者想買買不到,我的理解是這不是簡單的供需矛盾。
不知是不是個人感覺的問題,北京的反應尤為強烈。
目前北京的政策是不限行,但是購買新能源車需要排隊。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發布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4月8號24時,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417307個有效編碼、單位共有7556家。按照現行的指標消化方式,此時申請新能源指標需要等8年以上,最快需要到2027年才能獲得指標!
要知道這接近42萬輛申請新能源購車指標和7000多家單位,還不包括沒有取得排號資格的個人和單位,一旦開閘,北京車市會是一幅什么景象?能否馬上消化這些車輛上路帶來的擁堵問題?
這還單說的是北京一個城市,限購城市還包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石家莊、天津、貴陽等城市,當初限購的目前是為了限制污染排放及改善交通擁堵,機動車的過快增長讓這些城市的管理壓力與日俱增。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等十部委曾聯合發布《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提出"優化機動車限購管理措施"以促進汽車消費。
幾天前,第一批響應的廣州和深圳已經為汽車限購松綁,兩年內分別新增10萬
和8萬個搖號和競拍指標,正當我們討論下一個相應或是哪個城市的時候,三部委再次下發《方案》。
此次,三部委《方案》的下發,限購會什么時候會取消?成為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限購應當、必須還是馬上取消?
還是在北京,連汽車媒體圈內也"炸鍋了"。
圈中好友有已經放棄奔馳E改投比亞迪唐的、有徹夜未眠翻看各種新能源車資訊的準備隨時入手的……
每天和車打交道的人都不淡定了,就不要說普通消費者了。
事實上,早在2015年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已經明確提出:各地不得對新能源車實行限行、限購,已經實行的應當取消。
而此次的三部委《方案》,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認為,其實是對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的一個重申,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各地松綁的力度和方式都會有差別,最終還是會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把控。從國務院常務會議到各部委的《方案》,都旗幟鮮明的提出了已經實施新能源車限行限購的城市應該取消限行限購,是"應該",不是"必須",也不是"馬上",取消限購其實是個大方向,各限購城市都應該向這個方向去努力。
我很認同徐主任的說法,大家不用過度解讀此次三部委的《方案》,無論怎么講對消費者而言是好事,畢竟買車還是會變得更加方便,限制只會越來越少。
《方案》還有諸多亮點
除此之外,此次的《方案》給出了一個方向——"車電分離","引導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推廣新能源汽車電池租賃等車電分離的消費方式,降低購車成本。"這個方式對新能源車的消費意義非常重大,車企未來可以車和電池分開上公告,以后消費者可以買輛沒有電池的車,再來選擇買另一家的電池。
此外,《方案》還要求各地加快大型公共場所充電樁的建設,支持地方依托加油站、路燈基礎設施,因地制宜開展充電設施建設及服務。
打通新能源車消費領域售前售后環節,其實是本次《方案》的核心亮點,不僅要就解決怎么買的問題,怎么充電、怎么停車等等問題都有明確解讀。
消費者需要做的是,調整好心態,努力工作,買車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