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67次 | 2019年06月14日
動力電池新技術會異彩紛呈 補貼退坡讓企業更具競爭力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2萬輛和11.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0.1%和83%,1-11月累計產銷分別完成63.9萬輛和60.9萬輛。業內預測,截止到今年年底,2017年全年銷量將實現年初規劃的“70萬輛”目標。
趕在2017年年末,四部委即將出臺新一輪關于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的調整方案,與補貼政策同步進行的還有“雙積分”政策,這套“胡蘿卜+大棒”的組合政策影響著2018年新能源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產業變革,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王治國指出:按照“十九大”的要求,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是我們在新的歷史階段一種發展的理念。這對我們按照電動汽車的能源問題提供了在思想上、政策上的指引。但是僅這方面還不夠,還需要我們產學研有關部門共同研究電動汽車,特別是電池今后的發展方向、技術路線。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分析:提高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需要有高比能電池。在追求高比能的時候,由于熱度會引起汽車燃燒爆炸,這又是一個如何提高電池的安全性的問題。產生電池安全性的問題并非單一因素,應該在深入全面認識應用環境下電池反應機制及其伴生副反應的基礎上,多角度、系統得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可靠性。這需要從各種材料、電池的設計、電池系統安全性技術來綜合解決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