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39次 | 2019年05月30日
日本車企對純電動汽車并不那么上心,為什么?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已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無論是自主車企還是歐美大廠,都在積極布局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是日本車企卻顯得十分另類,它們對純電動汽車似乎不太上心,戰略行動總是要慢別人一拍。為何日本車企如此“愚鈍”?
◆◆◆◆◆
1.為什么發展純電動汽車?
為何全球都在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呢?當然是為了保護環境。盡管現在已制定十分嚴苛的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國即將執行比肩歐美國家的“國六標準”),但是傳統燃油車尾氣中仍不可避免存在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對環境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就以我們常說的PM2.5為例,汽車尾氣排放1噸有害顆粒的危害,是發電廠所排放1噸有害顆粒的11倍。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球汽車保有量約13億輛,預計2020年的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4.5億輛。如此之多的汽車排放尾氣,造成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日益嚴重,解決機動車尾氣污染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純電動汽車由電池提供驅動力,行駛過程中不會排放任何污染物,所以它自然而然成為了全世界推崇的車型。
◆◆◆◆◆
2.各家車企新能源發展勢態
全球都在高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特別是部分歐洲國家,已經制定了燃油車退市時間。大眾汽車今年全面加速電動化進程,已經計劃投資10億歐元在德國建設電池廠,并且年內將向中國市場推出14款新能源車型。自主車企早已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比如吉利汽車今年初推出了新能源子品牌幾何,品牌首款車型幾何A也已正式上市。吉利還制定了“藍色行動”,計劃到2020年90%以上的吉利汽車產品都是新能源汽車。
日本車企也在進行電動化轉型,但是與其他車企相比顯得有些漫不經心。豐田已經制定了100%電動化目標,只不過時間要拖到2050年。豐田也積極發展新能源車型,據悉到2025年以前會向中國導入10款電動化車型。可是從企業發展形勢來看,豐田仍愿意在混動系統及氫燃料電池項目投入精力。本田也制定了“2025電動化”戰略,2025年以前將在中國推出20款以上電氣化車型。
不過相比豐田本田,日產還算比較上心。不僅早已推出暢銷歐美的純電動聆風汽車,宣布在2025年之前向中國市場投放20款電動化車型。還在去年8月推出了純電動軒逸,這是日系真正意義上的首款純電動汽車。其他馬自達、三菱和鈴木等則沒有太大動作,總之日本車企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上似乎不太上心。
◆◆◆◆◆
3.造純電動汽車難嗎?
別看都是四輪驅動的車型,純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車其實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就以車身構架來說,純電動汽車需要安裝大體積的電池,并且裝配一系列保護配置,這就需要底盤留有相當充裕的空間,傳統燃油車構架顯然不具備這個條件。所以想要制造純電動汽車,需要投入相當大的財力人力物力。
日本車企為何對純電動汽車不那么上心?
發展勢頭正旺的蔚來汽車,2018年虧損額超過了200億元。除了營收低迷、費用劇增以外,巨資投入研發生產也是公司虧損的原因之一。再看其他造車新勢力,幾乎都是融資上百億元才能制造出量產車。
不過對于傳統車企來說,制造純電動汽車并非難事。它們不僅有上百億儲備資金,還有技術精湛的研發人員和成熟的供應鏈,想要制造一款純電動汽車輕而易舉。比如現在某些車企為了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先行推出“油改電”純電動汽車。這類車型基于傳統燃油車構架,重新調整后裝上電池電動機,就成了新純電動車型。“油改電”已經成為自主車企研發新能源汽車“快速且有效”的主要手段,畢竟它可以省去大量研發經費和時間。
日本車企顯然不接受“油改電”方式,因為這類純電動車構架安全、續航性能及系統配置,不能達到最理想狀態。日本車企秉承工匠精神,更愿意耗時耗力研發純電動汽車平臺制造新車。前面提到的日產純電軒逸,就不是“油改電”車型,它是依托聆風第二代純電平臺打造的。日本車企信奉“專人干專事”,這就好比畫水墨畫,外國畫家雖然也能畫出高品質作品,但肯定畫不出水墨畫特有的精氣神。
◆◆◆◆◆
4.日本車企為何不上心?
制造純電動平臺的確耗時耗力,但這不是日本車企不經心的理由,更何況它們擁有最先進的混動系統。“世界上有兩種混動系統,一種是豐田,一種是其他”,這就是眾多車迷對豐田混動系統的認知。不說日本車企都擁有豐田一樣的技術,但依托混動系統完全可以研發出高水平的純電動技術。而且就算沒有先進的鋰電池,也可以就地取材采用特斯拉同款電池或是其他制造商電池。可是除了日產稍微用心外,其他日本車企就是“吊兒郎當”的態度。
任何農夫只有在留夠滿足自己生活糧食的情況下,才會將多余糧食拿去售賣。日本車企亦是如此,它們制造的車型首先要滿足日本消費者需求。所以日本車企對純電動車型不上心,就是因為日本國內需求量小。
日本國土面積只有37.39萬平方公里,人口卻有將近兩億。這什么概念呢?相當于四川、廣西、貴州、重慶和海南的總人口,全部都集中在云南生活,可想而知日本人口密度多高。并且日本可供城市發展的平原有限,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勢必給城市交通帶來巨大壓力。
所以日本政府為了國民更加從容出行,實行了兩條發展方針:扶持K-Car和建設公共交通。K-Car就是類似于江南奧拓的微型車,這種車十分適合在日本狹窄的街道行駛,也能滿足日本家庭日常出行需求。日本政府為了扶持K-Car,將其機動車稅降至普通車的1/3。此外,日本政府還規定買普通尺寸汽車必須有停車位證明。在寸金寸土的日本,停車位價格十分高昂,這也使得部分消費者轉身投奔K-Car。
日本車企也積極響應政府,推出了各種款式的K-Car。最關鍵的是,K-Car還有混動版本。也就是說日本消費者日常出行可以使用純電驅動,這種經濟節能的出行方式,讓純電動汽車難有立足之地。不僅如此,日本所有級別汽車都有混動車型,混動系統更受日本消費者青睞。
除了混動車型讓純電車型無用武之地外,后者價格昂貴也是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之一。新一代日產聆風日本起售價324萬日元,折合人民幣20.29萬元。就算政府補貼有幾十萬日元,這個價格對于普通日本消費者來說還是不太容易承受,更何況20萬人民幣可以選購一輛凱美瑞等混動車了。
幾乎每個去日本大城市游玩的旅客,都會情不自禁贊嘆日本公共交通發達。城市里出行,有四通八達的地鐵和公交,城際之間還有新干線,總之公共交通工具能最大程度帶你去城市的任何角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日本人擠地鐵的視頻,視頻里總是有一個使勁推乘客上車的人。這個人是一名領工資的“推手”,據說月薪高達1.5萬元人民幣。日本設置月薪上萬的“推手”職業,可見社會對公共交通有多大的依賴度。
日本車企對內燃機技術十分癡迷,也阻礙了純電動汽車發展。日系老大豐田就十分癡迷混動,愿意投入巨資研發技術。新能源方向則是研發氫燃料電池,據悉量產車已開始在日本市場上市。馬自達則努力專研內燃機技術,新一代創馳藍天技術能耗可以比肩混動系統。總之日本車企各自為戰,似乎不太看好純電動技術。
不過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的減排目標,日本政府已經開始努力推廣純電動汽車。日本車企雖然慢人一拍,但也是循序漸進開始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