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23次 | 2019年05月23日
新能源汽車風向生變 氫燃料電池才是未來?
2019年3月20日,德國汽車三巨頭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戴姆勒集團CEO蔡澈和寶馬汽車集團CEO哈羅德-克魯格,在一個長達40分鐘的電話會議后達成共識,認為電動化是歐洲汽車企業通往未來的唯一道路。不少評論認為汽車動力技術的發展方向之爭塵埃落定,但奧迪CEO布拉姆-肖特在月初宣布將大力推動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
這表明,電動化雖然是未來汽車動力技術的重要方向,但并非共識所說的“唯一”道路。奧迪之所以同時推動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是處于對動力電池所需自然資源不足的擔憂,并對電動車滿足消費者苛刻要求缺乏信心。
奧迪為此修訂了h-tron計劃,并將肩負起大眾汽車集團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的重任,將來會向集團內的其它品牌提供氫燃料電池技術和共享部件。“我們確實希望能夠加速。”肖特表示,“我們會將更多的資源投放給氫燃料電池,注入更多資金,更多人力,以及更大信心。”
肖特透露,奧迪將在今年年底推出第六代氫燃料電池的原型。2021年,將通過租賃計劃推出少量試產版本的奧迪氫動力車型,生產任務將交給位于德國內卡蘇姆的奧迪工廠。雖然奧迪對于氫燃料汽車的批量投產并沒有具體時間表,但肖特表示將在2015年后實現。
在氫能源技術方面走在業界前列的韓國現代是奧迪的合作伙伴,雙方在去年6月就氫能源技術達成深度合作協議,涉及專利交叉授權和氫燃料汽車零部件交換。因此,現代氫動力車Nexo的核心技術和部件可能會出現在未來的奧迪氫動力車型中。奧迪早在2016年便發布了h-tron氫動力概念車,這款車的續航里程為600公里,加注氫燃油僅需4分鐘。
奧迪為何會在純電動車之外,傾力推動氫動力技術的發展?肖特認為,電池組原料的稀缺以及巨大的電池用量將是難以解決的矛盾,并且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電池技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在實際使用中,氫燃料電池對環境溫度不敏感,燃料加注速度也與傳統燃料接近,而電池組在低溫環境下性能衰減明顯,充電時間太長,里程焦慮始終無法徹底解決。氫燃料動力車還能外接電源對電池充電,從而實現混合動力,提高了對實際使用環境的適應性,例如大名鼎鼎的豐田氫動力車型Mirai便采用了此種方案。
對純電動技術的疑慮當然不止奧迪一家,即便是在純電動車熱度最高的中國市場,最近也變了風向。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明確提出,打造覆蓋完整產業鏈、具備更強技術研發和成本優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構建勢在必行。氫燃料電池汽車也早已進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并小范圍示范運營。在今年的兩會上,多位汽車及相關產業領域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了多項有關氫能的議案和提案,例如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中國一汽集團總經理奚國華、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凌文、中國石化副總經理馬永生等。
純電動力的發展速度之所以快過氫燃料電池,除了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產業鏈更成熟也是重要原因。氫燃料電池的使用需要制氫、運氫、加氫等各種基礎設施,這相對于充電樁的建設要困難許多。國內的電池和電動車技術已經處于全球第一梯隊,而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差距相對大了不少,這也是汽車領域代表們紛紛提案,希望推動氫燃料電池技術發展的原因。提醒政府不能在純電動力方面押注太多,雞蛋應該放在不同的籃子里。
氫燃料電池和純電動力目前并不存在替代關系,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將長期共存,目前是純電動占了上風,但誰又知道劇情何時反轉?所以奧迪拒絕“唯一道路”,而是選擇兩條技術路線同時推進,雖然增加了成本,但也降低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