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13次 | 2019年03月04日
儲能春風起 超級電容器商業化正當時
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首次明確了儲能在我國能源產業中的戰略定位,提出未來10年儲能領域的發展目標并強調了儲能的5大任務。一時間,有關儲能行業商業化臨界點的新聞見諸報端。縱觀指導意見中的各類儲能產品的市場情況:電池類產品整體市場規模最大,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和超導儲能研發應用加速,儲熱、儲冷、儲氫技術取得一定進展,商業化運營風頭正勁的當屬超級電容。
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
當諸多外行人感覺“超級電容”這一名詞太過生僻時,超級電容單體、模塊及系統早已被納入發改委編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中的高端儲能領域。于此,集星科技超級電容和儲能技術研究院院長介紹說:“超級”二字,即與一般的電容相比,其具有超大電能量存儲能力,而同時保留了超強的功率特性。作為高端儲能中的儲能裝置及其管理系統,超級電容基于大功率,長期免維護、寬溫度范圍內使用、高安全性等優異的儲能性能,在交通運輸、電力能源、工程機械和特種特種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市場潛力。拋開新能源客車和風力發電等成熟化市場,單單港口設備、礦山機械/車輛和電梯等導入期的市場領域就已經頗具規模。而伴隨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超級電容為代表的儲能產業在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大有可為。
值一提的是,超級電容近年在軌交行業中有軌電車的應用大有替代電池之勢,商業化進程可圈可點。沈陽、廣州、淮安、寧波等多市的現代有軌電車項目已采用超級電容作為儲能裝置。據有軌電車工程人員介紹,超級電容作為現代有軌電車的儲能動力器件,可實現能量在牽引、制動過程中的循環轉換與利用,吸收制動能量,高效實現系統節能,做到真正物理意義上的綠色與高效。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推動我國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體系的建設工作。
補償機制或成市場導向
除上述領域外,超級電容企業在十二五期間深耕電力能源領域,收獲頗豐:一方面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等方面有落地項目;另一方面參與了諸多風光水儲智能微電網運行控制示范基地建設,提供調峰、調頻、備用、黑啟動、需求響應支撐等多種服務。這些與指導意見中的補償機制所涉及的領域不謀而合。
《指導意見》中的保障措施明確指出,將先進儲能納入可再生能源發展、配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等專項基金支持范圍,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研究出臺針對性補償政策,出臺納入補償范圍的先進儲能技術指標并實施動態更新,研究建立分期補償和補償退坡機制。
再聯想上月召開的儲能補貼政策征求意見會議上,儲能界人士就補貼方式提出諸多提議。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前車之鑒”尚在,該補貼政策的落實將更加審慎。具體采用初裝補貼、度電補貼還是初裝與度電補貼相結合的補貼政策,有待商榷。
毫無疑問的是,乘國家推動儲能電站示范工程建設,加強多種電源和儲能設施集成互補之際,超級電容將在十三五期間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倘若從儲能電站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考慮,超級電容長達十年的壽命以及免維護的儲能特性無疑為其獲得市場份額,贏得不少籌碼。其中補償機制或將成為強有力的加速劑,將產業的發展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