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91次 | 2019年03月05日
電池管理系統(BMS)的變局
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的趨勢已經明確,整個行業在電池上的投資也是層出不窮,屢下重注,唯獨BMS一直動靜不大,乏善可陳。但是隨著動力鋰電池保有量不斷增多,BMS的變局也將逐漸到來。
在說明BMS的變局之前,先討論下一個普遍規律:復雜產品的發展路徑。復雜產品是指客戶需求復雜、產品組成復雜、產品技術復雜、制造過程復雜、使用管理復雜的一類產品。BMS產品雖不是每項都符合,但也算大部分符合了,更何況還有一些功能如何實現,方法是否正確都還在爭論,從這個角度看,穩妥的小型復雜產品。
復雜產品的發展路徑主要有三步:1.功能滿足;2.可擴展性(連接)增強;3.標準化。整個過程如果重復出現,則說明產品生命周期長,能不斷吸收新技術,滿足或創造新需求。以手機為例,最開始是大哥大,模擬機,功能不多,只能語音通話,市場為摩托羅拉把持。如果沒有數字技術出現,模擬機基本達到了標準化的階段,沒有更新的功能,也不會連接其他設備,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還在發展但產品基本停滯的階段,功能機階段。幸運的是數字技術到來,手機開始了全新的生命歷程。短信、彩信、視頻通話,手機像是條八爪章魚,開始發展出與其他手機的多種連接方式,產品的可擴展性從此開啟。
系統出現之后,軟件功能得到增強,新的可擴展性出現,藍牙、相機等設備集成進手機成為標配。這時候的霸主是諾基亞和他的塞班系統,智能機的初期階段。憑借觸屏和IOS系統,蘋果開始進入手機市場。
APPSTORE的出現,連接了手機和開發者,通過建立全新的可擴展性,軟件功能得到極大豐富,手機和其他設備建立了更廣泛的連接,進一步增強了可擴展性。憑借著可擴展性的升級,蘋果干掉了諾基亞,進入了智能機的中期階段。更多的可擴展性(連接)到達一定的數量,就出現了生態。谷歌有樣學樣,推出了更開放的安卓系統和安卓市場。
IOS和安卓兩個生態系統龍爭虎斗,從此,手機進入了一個相對標準化的階段。軟件功能還在發展,各種APP也不斷出新,但硬件功能基本沒什么變化,系統就這么兩家,廠家發布會上介紹最多的是硬件性能,跑分分數,這是智能機的成熟階段。
從手機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功能是產品發展的初級階段,可擴展性是發展的高級階段,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需要可擴展性,可擴展性到達一定的數量級別,就出現了生態。這個生態的中心或入口,是各個企業的必爭之地。而到了標準化階段,對產品來講,基本上是大局已定。但隨著新功能的出現,若能帶動可擴展性的更新,則產品得到新的進化。刺激產品進化的重要因素有兩點,新技術的出現和產品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這兩者又常常是相輔相成,目前BMS就面臨著這樣的一個節點。
中國新能源車從2013年2萬輛到2017年達到82萬輛,電池產能不斷擴充,廢舊電池數量也是一日千里,根據中國電池聯盟數據,預計2018年理論退役動力電池為5.14GWh,到2023年理論退役動力電池將達到48.09Gwh。8月份將正式實施《新能源車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要求汽車制造商承擔主體責任,建立回收渠道,開展梯次利用。同時新能源補貼逐年大幅退坡,電池價格正在不斷下跌。按照這個趨勢,BMS要做到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勢在必行,產品進化窗口已經到來。
在沒有梯次利用要求時,BMS的功能設計圍繞著電動車,其默認前提是電池組一旦定型就不會改變,BMS唯一的連接對象就是特定的電池組,因為電池組是特定的,所以BMS也是定制的。梯次利用時,出于成本的考慮,電池組不可能拆解到單個電芯的程度,最適合的是拆解到電池模塊(多個電芯并聯)然后在此基礎上重組,而BMS也不需再重新定制一套,最好是原有的零部件重新組合就可以適配新電池組。
可以看到,考慮到梯次利用要求時,主要有三點不同:一是電池組會被打散重組,新電池組中電池模塊的容量和串連數量都有可能改變,BMS要連接的是不特定的電池組,這就要求BMS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一種通用的架構,可以方便擴展,容易安裝;第二點是電池數據。電池數據目前只掌握在PACK和整車廠手里,梯次利用則要求數據公開,用戶也可以方便獲得,從可擴展性的角度來看,這就是連接的范圍增大;第三點是重組后電池模塊間的不一致性會顯著加劇,這個需要BMS的主動均衡功能來解決,而且如果也是經常大電流放電的話,主動均衡的電流能力還要有一定要求。
BMS產品的外部環境已經出現重大變化,連接對象從特定轉為不特定,這種變化要求BMS的功能要能滿足新增需求,以目前的技術路線來看,電池管理專用IC的方案無法做到,新技術必然會出現。無法預測的是新技術出現的時間,可以預測的是新技術著力的方向。如果新技術可以順利解決梯次利用難題,還可以確定的是電池模塊標準化將會建立,動力鋰電池的應用將會更廣泛。
按照復雜產品的發展路徑,BMS經過此次進化,也會進入到標準化階段,就像PC機歷史上的兼容機時代,一個更廣闊的市場就要到來。
上一篇:儲能太陽能電池的開發
下一篇:為何說電力儲能系統≠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