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44次 | 2019年02月27日
電動自行車發展迎拐點
面對供過于求的行業現狀和日漸從嚴的監管環境,電動自行車行業或將面臨最壞的時代。
然而,艱難的結構調整壓力,也迫使電動自行車“輕量化、鋰電化、智能化”提前到來。
繼特斯拉掀起了一波電動汽車熱潮之后,兩輪的電動自行車也突然火了起來。
以往,這個再傳統不過的行業,除飽和的市場和充斥其中的殘酷價格戰之外,多年來一直沒有取得多少進步,也沒有出現多少創新。
如今,隨著行業新國標的即將頒布、人們環保意識的高漲、鋰電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及互聯網思維的介入,這個行業即將迎來一場新的革命。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行業發展迎拐點
2014年是電動車廠商日子不好過的一年。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1月-12月,全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累計完成產量2904萬輛,同比增長-0.05%。同時,行業發展20年來首次出現銷量下滑。在過去數年,該行業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最高峰時曾達到46%的生產增長率。
面對供過于求的行業現狀和日漸從嚴的電動自行車監管環境,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稱,“電動自行車行業或將面臨最壞的時代。”
馬中超判斷,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到了拐點,將不再有高速增長的態勢,既面臨產業格局的深刻調整,又面臨產能過剩和市場需求新變化的矛盾。首先,隨著準入門檻降低,電動三輪車、四輪車逆市而上,取代了相當一部分電動自行車的農村市場份額;其次,全社會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接近2億輛,大量同質化、低價格和品質平平的產品,已難以刺激消費者;最后,國外市場增長過慢,出口速度不足以填補國內市場的收縮。
另外,不少城市出臺了嚴格監管甚至是禁止條例,讓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也頗為尷尬。從近來備受關注的廣州電動自行車“五禁”條例草案,到被輿論稱為“史上最嚴”的武漢電動自行車管理新規;從福建銷售目錄省內一個地方一個樣,到北京出現對電動自行車的具體案例判決,將超標電動自行車認定為機動車判罰,關于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的爭論從未停止。
據了解,4年前,國家有關部門準備執行的“新國標”曾引起軒然大波。如果照此來看,95%以上的電動自行車將被劃入機動車范疇,中國90%以上的電動車企業都在超標生產之列。由于爭議太大,“新國標”修訂時間長達十余年,至今未出臺。
不過,最新的消息顯示,國家四部委對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修訂意見在今年5月達成了多項共識,比如,蓄電池標稱電壓不大于48V,最高車速不大于25km/h,電動機標稱功率不大于400W,含電池整車質量不大于55kg。而且,年內將完成標準審查報批工作,新國標出臺在即。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新國標出臺后,形成市場洗牌的同時,也將加速形成產業新格局。
鋰電車成新寵
駛入十字路口的電動自行車行業將何去何從?
馬中超認為,電動自行車的發展目標仍將維持在一年3000萬-3500萬輛的規模,艱難的結構調整壓力迫使電動自行車“輕量化、鋰電化、智能化”提前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動自行車市場,相比于低迷的傳統鉛酸蓄電池自行車,鋰電自行車卻呈逆市增長之態。
“從2010年的25萬輛到2014年的300萬輛,鋰電自行車僅僅4年產量就增加了12倍。”馬中超預測,未來3年,中國鋰電自行車產量的增速將保持在20%左右,成為整個電動自行車行業的新亮點。
業人人士預計,受益于政策利好和鋰電池成本的逐年下降,未來3年鋰電自行車將保持40%年均增速,到2017年將達到1200萬輛。
和鉛酸蓄電池自行車相比,鋰電自行車優勢何在?
蘇州龍躍鋰動車輛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濱告訴記者,相較于傳統電動自行車通常采用的鉛酸電池,同等規格的錳酸鋰和磷酸鐵鋰等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約為其3倍,重量和體積僅有前者的1/3,且更加環保節能。2014年動力鋰電池行業開始了爆發式增長,如今正處在一個有“鋰”走遍天下的時代。
除技術和性能優勢外,談及鋰電電動車為何每年都能躍上新的臺階,劉濱認為,一是部分地方和部門為了盡快規范電動自行車安全行駛,相關監管環境日漸從嚴,反而凸顯了鋰離子電池電動自行車輕型、安全等優點;二是國家對新能源產業進行了多年的扶持和培育,給了鋰離子電池行業最好的助推力;三是產業聚集度不斷提高、行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品附加值迅速提升、售后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成為鋰離子電池電動自行車最強的競爭力。
“四五年前,價格是鋰電池推廣的重要瓶頸,鋰電池價格往往是同等規格鉛酸電池的七八倍,使消費者只能望‘鋰’興嘆。如今,經過基礎材料和制備方法的持續技術創新,如今鋰電池價格逐漸降到鉛酸電池的兩倍左右,其優勢便逐漸顯現出來。”劉濱告訴記者。
蘇州龍躍鋰動車輛有限公司是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500強金龍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具備年產100萬輛鋰電池動力自行車的生產能力,是國內最大的鋰電電動自行車廠商之一。熟悉金龍集團的都知道,其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精密銅管制造商和最具實力的新能源材料科研開發創新基地,在領軍國際制冷精密銅管制造業同時,自2001年自主研發了新能源鋰離子電池的隔膜材料,填補了國家技術空白,打破了歐、美、日技術壟斷的壁壘,并逐步形成了從鋰電材料到鋰電池,再到鋰電自行車一條完整的鋰電新能源產業鏈。在國際新能源經濟的推動下,金龍集團新能源核心技術領導行業的規模優勢日益凸顯。
除了蘇州龍躍之外,傳統鉛酸電池生產領域的兩大巨頭——超威動力、天能動力近兩年也已開始在鋰電池上布局。
智能化來臨
鋰電電動自行車因為有專配的鋰電池組管理系統,這使鋰電自行車植入智能軟件從而實現智能化有了可能。
外來的顛覆者和傳統電動自行車生產巨頭,已然掀起了一場電動自行車行業的“智能化革命”。
6月1日,行業新秀牛電科技發布了首款產品——小牛智能電動自行車N1,同時稱已獲得來自GGV、IDG、紅杉等知名投資機構的5000萬美元融資。
牛電科技的CEO李一男,只要是對中國IT產業略知一二的人,基本上都聽過這個近乎傳奇的名字——26歲成為華為常務副總裁,2000年離職創辦港灣網絡。此后,先后出任百度首席技術官、中國移動旗下12580CEO,2011年以合伙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創投。他的跨界涉入,在電動自行車行業掀起了軒然大波。
而號稱“特斯拉技術+蘋果設計+小米價格”的小牛電動車N1,是一款以典型的互聯網思維試圖改造傳統制造業的電動車,純電商渠道銷售,開箱即用,核心賣點是配備了與特斯拉一樣的170節松下18650型鋰電池,同時還有GPS定位、導航等功能。其中都市版售價3999元,動力版4999元。
讓人驚奇的是,在京東商城眾籌預售的小牛電動車N1,僅4分38秒眾籌金額就突破了500萬元,14分8秒突破1000萬元,1小時猛漲至2000萬元。截至6月21日19時,已經籌集了超過6263萬元!而小牛電動的目標金額是15天籌集500萬元。
傳統電動自行車廠商在羨慕的同時也不示弱。6月16日,愛瑪電動車發布了一款叫“小宇宙”的智能鋰電電動車,具有藍牙、云娛樂、GPS防盜等智能功能,也即將參與京東眾籌,而價格則僅2000多元。
結果尚未可知,但新的競爭已然來臨。
正如汽車、家電等傳統行業一樣,新技術的應用和互聯網思維的介入,將使這些行業進入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浪潮。
但對于包括小牛、愛瑪在內的電動自行車行業而言,一個嚴肅的問題是,其目前的產品并不符合現有國標及即將出臺的新國標,其中的政策風險不可小覷。除了鋰電化、智能化,輕量化、安全化也必須考慮在內。這一點,蘇州龍躍的做法值得借鑒。
上一篇:未來電動汽車或使用鈉離子電池
下一篇:探索電網用儲能電池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