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17次 | 2019年02月19日
進口動力電池單體關稅取消
12月24日,財政部發布消息:自2019年1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進出口關稅。其中一條信息為:取消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單體的進口暫定稅率,恢復執行最惠國稅率。
2018年以來,沃特瑪深陷債務危機,猛獅科技自曝現金流緊張,妙盛、智航等一批動力電池企業遭遇了停工減產,從產能結構性過剩到現金流不足,再到企業停工停產,動力電池正在遭遇新一輪的洗牌。中國動力電池配套企業已經從2015年的大約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已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被淘汰出局,2018年仍將有一大批電池企業加入被被淘汰的隊伍。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所有動力電池企業只能留下20-30家,現階段80%以上的都會被淘汰。
隨著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的持續退坡,行業企業制造成本的下降需求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優質產品參與國內市場競爭的趨勢也將愈發明顯。隨著國外品牌鋰離子電池逐步引入國內進行pack成組銷售,可以預計,未來兩年內,鋰離子電池價格較現有價格將進一步大幅度下探。對于現在已經非常困難的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正式退坡,原材料成本日趨高漲下,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即將與日韓動力電池企業將重新回到同一條起跑線,甚至日韓動力電池企業還有可能成立獨資企業。可想而知,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為代表的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壓力。
隨著歐美日韓車企基于(中國市場)政策要求開始增產電動汽車,全球動力電池需求快速增長,而中國電池相關政策的變化,使得一度被拒之門外的日韓電池得以重返中國市場,全球動力電池產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在中韓政治關系緩和、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關系影響下,以三星SDI、LG化學、SKIN-NOVATION(以下簡稱“SKI”)在內的韓系三大電池公司已經逐漸重啟在華業務。日前,有媒體稱三星SDI位于西安的三星環新動力電池二期項目在11月29日再度“重生”,項目建成后將形成5條60Ah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線,產能可達年產6000萬塊,預計達產后新增銷售收入120億元。隨著政策放緩,韓系電池企業在華發展迎新時機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眾所周知,電池成本幾乎占據了電動汽車的一半成本。電池單體取消進口稅后,電池單體和電池包的購置成本會降低,進而降低電動汽車的總成本。
那么問題來了,電池單體進口稅取消后,會對電動汽車市場有哪些影響?電動汽車會降價嗎?
目前,電動汽車在國內享受的政策福利包括:國家補貼、地方補貼,免購置稅,免車船使用稅。在一些城市,還享受新能源牌照,不限購,不限行等福利。
接下來,我們從上述指標逐步分析,取消電池單體進口稅會不會引發電動車降價。
首先,電動汽車要想拿到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需先進入電池目錄。目前,進入電池目錄的品牌主要是國產電池品牌。沒有進入電池目錄的外資電池品牌,無法享受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因此,目前國內在售的電動汽車,絕大多數使用了國產電芯,如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力神等。
這樣的話,進口電池單體取消關稅,并不能降低這類電動汽車的成本。因此,也就不會降價了。
目前,少數電動汽車是整車進口模式,已經按照整車交進口稅費了。電池單體取消關稅,能否讓進口電動汽車降低車價,還有待觀察。目前尚未有降價消息。
長遠來看,降價是一定的。
這兩年,在電池目錄的翼護下,國內電池品牌發展迅速,尤其是涌現出寧德時代這樣的獨角獸企業。但是,中國汽車產業在進一步走向開放,股比放開就是典型的信號。預計未來,外資電池品牌進入電池目錄將是大概率事件。取消電池單體進口稅,也可以看作是一個信號。
當外資電池品牌進入后,競爭會更加激烈。競爭帶來的好處是:電池成本會在競爭中繼續下降,電池技術會在競爭中進一步提升。屆時,電動汽車的價格自然會降低。
因此,從長遠看,電動汽車的價格下降和技術升級是可期的,但短期內,電池單體進口關稅取消,對電動汽車的價格影響很小。
上一篇:動力電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