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68次 | 2019年02月14日
歐洲收復動力電池失地的進程
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歐洲企業意識到動力電池市場的廣闊前景,在中日韓動力電池元老們的壓力下,歐洲希望打破這一局面,打造動力電池本土企業,收復失地。
日前,瑞士Blackstone Resources AG(以下簡稱“Blackstone”)宣布,將投資2億歐元(約合15.41億元人民幣)在德國圖林根州的埃爾福特(Erfurt)建設一座大型動力電池工廠。
據悉,該電池工廠由Blackstone全資所有,工廠建設也將由Blackstone承擔。Blackstone希望,后續的發展能得到歐盟研究和發展基金以及德國各級政府的財政支持。Blackstone表示,此次在德國投資建設的大型動力電池工廠,目的是為了制造下一代電動汽車所需電池。
根據規劃,該工廠一期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生產1億支電芯,滿足2.5-10萬輛新能源電動汽車的需求,后續各階段的產能擴充將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
資料顯示,Blackstone是一家瑞士控股公司,注冊地位于瑞士楚格州巴爾鎮(Baar,KantonZug),多年來一直專注于鈷、鋰、錳和石墨等電池用金屬的開采和冶煉加工。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業內分析,Blackstone動力電池工廠的投資規模與寧德時代歐洲工廠的投資額非常接近。2018年7月,寧德時代宣布投資2.4億歐元(約合18.49億元人民幣),在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能制造技術研發中心。
令人注意的是,兩家動力電池新工廠的選址均位于德國圖林根州的埃爾福特。這里緊鄰德國汽車制造基地,也許是動力電池巨頭們把工廠確定在此的重要原因。
不過,Blackstone動力電池工廠的選址除埃爾福特外,還有兩個備選地址:距離埃爾福特50km的艾森納赫(Eisenach)和緊鄰大眾汽車的不倫瑞克(Braunschweig),最終的選址還有待進一步確定。
高工鋰電了解到,除了本次Blackstone的興建電池廠事件,在歐洲各國政府及歐盟的支持下,歐洲各國正競相建立可行的工業電池生產聯盟。2018年以來,歐洲已經有多個項目宣布在歐洲建設電池廠或者技術研發中心,以打破目前大多數歐洲汽車制造商均依賴于亞洲電池生產商這一局面。
簡單梳理具體相關事件如下:
多方呼吁
德國柏林科學部部長Anja Karliczek周三表示,德國政府將投資5億歐元(5.68億美元)來支持對現有和下一代EV電池技術的研究。該資金來自此前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指定用于投資在德國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聯盟的10億歐元。
“德國汽車業不應該依賴亞洲供應商,”Karliczek說,“這不僅是一個獨立的問題,也是一個保持德國經濟競爭力的問題。”
歐盟委員會負責能源事務的副主席馬羅什謝夫喬維奇2017年倡議成立歐洲電池聯盟,相關利益方約80個,包括德國巴斯夫和比利時化工集團蘇威,歐洲汽車制造商大眾、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雷諾以及德國企業集團西門子,旨在加快歐盟電池生產。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如此表示:“我認為我們應該在各自的戰略能力框架內,與其他歐洲國家合作開發生產自己的電池。”德國政府已經宣布將撥款10億歐元(約合11.4億美元)用于支持電池生產,旨在到2030年,使德國以及整個歐洲的電池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30%。
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從長遠來看,我們不能讓自己依賴少數亞洲電池制造商。”
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呼吁,歐洲企業共同發展動力電池產業,歐洲企業不應僅僅依賴亞洲生產的電池來發展自己的電動汽車產業。歐洲企業必須在這一領域取得技術獨立,以扭轉歐洲在這一領域的被動局面,并“建立我們自己的電動汽車電池產業”
法國能源部長Francoisde Rugy表示:“必須在整個歐洲范圍內結成聯盟,因為單靠法國市場是不夠的。”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教授Gregory James Offer在日前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表示,我們的政府過去幾年在電池研發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在過去兩年以及未來兩年當中,我們大概是已經在一些基礎研究方面撥了2500萬英鎊大量的投資。
5個聯盟
瑞典的Northvolt與西門子、ABB集團和斯堪尼亞共同投入40億歐元建立了一座電池工廠,計劃2023年前每年生產32GWh電池。Northvolt由Peter Carlsson和Paolo Cerruti創立,他們兩個都曾是特斯拉的員工。
⑨Northvolt還和寶馬集團、優美科合作,共同致力于為歐洲電動汽車的電池單元持續發展完整和可持續的價值鏈。該項目正在尋求推進歐洲電池的可持續工業化以及相關的技術獲取,從電池化學和開發到生產和最終回收。
⑩德國財團法蘭克福TerraE控股公司聯合17家公司和研究機構組建了一個聯盟,計劃興建兩座代工廠,計劃到2028年,這兩家工廠的年產能將達到34GWh。
歐洲四家電池公司帥福得、西門子、索爾維和曼茲已于2018年2月組成聯盟,聯手開發高密度液體電解質鋰離子電池以及固態電池,與亞洲同業者競爭。
Si-DRIVE聯盟由來自歐洲7個國家的16個學術和工業合作伙伴組成,價值800萬歐元(約合6252萬元人民幣)。該項目將使用經過優化的負極、正極和電解質材料制造電池原型,從而與現有最先進的電動車輛電池進行性能比較。
車企的電池廠
戴姆勒在德國卡門茨建立的第二電池工廠已于2018年10月破土開工,當此工廠落成后將實現與特斯拉電池工廠相同的“GWh”級別電池產能。日前,戴姆勒宣布將投資4億波蘭茲羅提,聘用200名員工,以便在該國修造電動汽車電池工廠。
為戴姆勒集團提供電池組的供應商AKASOL宣布將開發第二代動力電池技術,并在2020年實現量產。屆時,新一代電池技術的能量密度將相比當前產品提高35%。
寶馬集團在德國Dingolfing一家工廠準備2019年開始生產EV電池模塊,生產的電池組將用于全電動MINI,將于2019年底在英格蘭南部的牛津投入生產。
上一篇:車企多方聯合專注動力電池回收
下一篇:長沙發布新能源車補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