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110次 | 2019年01月26日
鉛酸蓄電池充電器參數解讀及誤區解釋
鉛酸蓄電池充電器參數解讀鉛酸蓄電池充電器認識誤區
電動車鉛酸蓄電池組充電時,有幾個關鍵參數:最高充電電壓、浮充電壓、浮充轉換電流、最大充電電流。它們應該是多少?如何制定?其中最主要的是最高充電電壓,多少為好?與析氣量、充入電容量和環境溫度又是什么關系?對此眾說不一,各電池生產廠家的要求也不一樣。最高充電電壓值相對誤差范圍是多少?我們不能脫離實際的工作對象,盲目制定出超常規的精度要求。我們接到某電動車售后服務部通知:充電器比規定電壓高0.1V,電池因此熱失控而充脹了;也接到通知說:電壓比規定定低0.1V,電池欠充,提前報廢。一個千分之幾的誤差造成如此嚴重后果,真是失之毫厘,謬之千里之外,鉛酸蓄電池果真有這么神秘嗎?為了解開困擾電動車充電中的這個謎團,做如下實驗。
用一個水槽盛滿水,電池放在水中,在電池上方有一個收集氣體用的倒扣的漏斗,漏斗頂端裝有可以計量氣體容量的注射針筒。充電用可調穩壓電源,用兩只四位半數字萬用表測量充電電流和充電電壓。
試驗時間是在冬季,水溫5℃。實驗條件是統一用2A電流充電,最充電電壓分別用43V、44V、45V輪循環依次進行,浮充轉換電流一律400mA,記錄下每次的充電時間,包括充電末期隨時間電流下降各點數據、開始析氣電壓,按時間記錄析氣量。電池充完后,用萬分之幾精度的電量臺記錄放電容量。充入電量是在計算紙上讀出時間電流曲線與坐標之間的面積(電容量就是充電電流對時間的定積分)。
備注:該電池組30℃時,放電容量為10Ah。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得到試驗數據后,最感到驚異的是:充入電量的多少幾乎與充電電壓無關。很多人認為充電電壓低電池會充不滿,電池會提前鹽化報廢,特別是在冬季氣溫較低的時候。而這次試驗正好是在冬季,水溫只有5℃,試驗的中心電壓值是44V,上下偏差1V,相對誤差是2.3%。在用43V和45V充電的情況下,充入電量和放出電量相差無幾,與大家公認的看法大相徑庭,試驗是用的同一組電池,同樣的充、放電條件,輪番做同樣的測試,實驗數據重復同樣的規律,可排除偶然因素干擾,試驗數據是準確可信的。從電池充電原理上看,只要充電源電壓高于電池端電壓,都會給電池充電,一直到電池中的活性物質轉換完成。充電最高電壓,也就是充電電源開始由恒流區轉變到恒壓區,這種轉變是由電池自身充入電量多少、活性物質反應了多少決定的,充電電壓的高低,僅是能進行電化學反應的條件,只要高于電池開路電壓就會給電池充電,多少物質能參與反應由電池自身決定。從這個思路理解,就不難得出,充電電壓高低對電池容量沒有多大影響。
電池在42.5V~43.5V時開始析氣,而析氣的速度與充電電壓有關。到充電結束時,總析氣量與充電最高電壓有關,43V與45V總析氣量相差10位(注:以單格允許極限失水10克,18格相當240公升氣體,該電池45V時失水并不大)。在充電末期電流下降區時,只要降低電壓到42.5V時,析氣立即停止,這時充電電流稍小一點,還會依著原來的規律下降。
這里對浮充電壓、浮充電流討論一下。對于長期處于浮充狀態下的鉛酸電池組,如后備電源上用的等,對浮充電壓要求是嚴格的。據國處文獻,浮充電壓有-0.2%溫度系數,浮充電壓偏差太大會造成電池鹽化。而電動車用的電池屬循環使用,不是處于這種狀態,不應該用套用浮充狀態使用的條件,充電器設定浮充的目的僅是免于充電末期大量析氣失水,只要把電壓降到析氣點電壓以下,但也不能低于電池端電壓而停止向電池充電。前面說過,在浮充電壓下,充電電流的走勢基本還是依著原曲線下降,一般還補足5%的容量。所以浮充電壓應在的范圍是低于析氣電壓(42.5V),高于電池充足電以后的開路端電壓(約40V)。
浮充轉換電流,只不過是選擇在充電末期電池活性物質反應接近尾聲,充電電流自動下降到某一點時,切換浮充電壓的記號,不少人以為浮充電流高了電池會充不滿是概念不清,充電電壓只要高于電池端電壓,都會對電池充電,只不過有用戶看到指示燈紅轉綠后提前去用電池,這種情況是不多的,一般都是夜間充電,到早晨綠燈已亮了多時。有的廠家使用說明書上提醒用戶,在轉綠燈后繼續充電2小時,是很好很正確的。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去追求浮充轉換點的高低,一般新電池末期電流約為50mA,失水以后,酸比增高,那時可達500mA以上。從析氣速率與電壓的關系上來看(上圖),早點脫離析氣區為好,一方面,一方面可以減少析氣量,另一方面,電池用了一段時間,末期電流增高,但還能低于我們設定的轉換點電流,否則電池一直在最高電壓充電下,大量失水,引發熱控,充脹充壞電池。有人固執地強調,浮充轉換點高電池會欠充,前面已討論過,切換到浮充電壓后,不是停止充電了,還會繼續對電池充電的,轉換電流適當高一點有利于避免過分失水和熱失控。
上一篇:電池規范企業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