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90次 | 2019年01月15日
電動汽車充電“三低”問題突出 能源局定下建設“軍令狀”
1月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北京召開。在主題為“全球零排放與全面電動化”的會上,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表示,盡管目前充電設施總量很大,但技術水平依然偏低,充電設施平均利用率相對較低,行業盈利能力也較低,商業模式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在李冶看來,充電設施運營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中,依然處于弱勢地位。各類充電設施只能實現單向充電,難以和電網互動;私人充電設施無法提供智能共享服務;基礎設施不牢固、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等各類問題仍然存在。
“充電樁、動力電池等電動汽車配套產業近幾年已全面鋪開,充換電服務和儲能網絡也初現雛形。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的快速發展,正逐步成為能源行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李冶表示。據其介紹,過去一年無論是推動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家能源局均做了大量工作。
“我們初步做了一個預測,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有可能會占到一半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總量可能達到20%左右,天然氣占一次能源的占比預計達到1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0-65%。”李冶說,“截至2018年底,我國清潔能源裝機已達到7.48億千瓦,其中風、光、水、核分別達到1.83億、1.7億、3.51億和0.45億千瓦,全年總發電量突破2萬億度。在不久的將來,非化石能源裝機總量將會超過煤電,我國也將構建起集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并舉的能源發展體系。”
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上,李冶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達到76萬個,設施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公共樁大約30萬個,增長速度放緩;專用樁46萬個,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而這一發展也同時符合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向市場化驅動的特點。特別是重點地區,截至2018年11月底,北京新能源汽車達到21.9萬輛,充電樁14.7萬個,其中私人專用的有10.8萬個,占比達到73%,整體車樁比1.49:1。上海新能源汽車達到23.1萬輛,充電樁20.6萬個,其中私人專用達13.8萬個,占67%,整體車樁比約為1.12:1。
此外,在解決車樁兼容難題上,李冶透露國家能源局也在深化相關測試,“國家能源局根據測試暴露出的問題,研制標準樣機,采用一致性對比方式,完成了交流充電接口模擬器技術條件和直流充電接口模擬器的技術條件等行業標準。”
2018年11月,國家能源局會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聯合印發《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行動計劃》,力爭用三年時間,大幅提升充電技術水平,提高充電設施的產品質量,加快完善充電標準體系,全面優化充電基礎布局。
據李冶介紹,2019年國家能源局將繼續在“創新充電商業模式、加快柔性充電技術推廣、通過中央財政資金推動國家級服務平臺整合”三方面發力?!皣夷茉淳謱嚓P部委督促車企深度參與充電運營服務,加強無線充電、智能充電等關鍵技術攻關,在重點領域開展充電設施與電網互動實驗示范,并在裝備研發上做好技術儲備。”李冶表示。
對于充電技術難題的掣肘,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今日也在論壇上分析,“我國現有配電網負荷與電壓制式非常適合小功率慢充,應盡快使現有電動乘用車交流慢充樁做到每車必裝,成為主體供電模式,并有望在未來成為能源互聯網的終端節點。而10-15分鐘的快速充電則適合用作應急手段。由于當前直流大功率快充和換電等代價太大,效果仍不甚理想。預計今后5-7年,新一代與儲能結合并安全可靠的快速補電技術將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