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07次 | 2019年01月03日
光伏市場漫長的淡季 催生活躍電站交易
自今年“531”新政發布以來,我國的光伏產業可以說是經歷了一段比較漫長的淡季,無論是光伏產品的生產銷售,還是光伏電站的裝機,都有不同程度的“蕭條”。由此導致的原材料、電池片甚至組件的降價,更是無須諱言。不過,在這一片“消沉”中,光伏產業的下游——光伏電站的交易,卻悄然興起,而且多由光伏上市公司發起。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經有15家光伏上市公司參與電站資產交易,而且收購方自身體量較大。相關電站的交易規模為1.39GW,交易金額高達93億,而且其中大部分發生在531新政之后。
之所以大型光伏上市公司熱衷于參與電站資產交易,原因無非是一縱向擴張,完善自身的產業鏈;二低價收購,占據現成的資金源。
在“531”新政發布發布后,光伏產業普遍低迷,但這卻是光伏產業優勝劣汰的好時機。對諸多大型光伏上市公司來說,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除了橫向擴張,向其他領域發展,從而避免光伏業“危機”之外,縱向擴張,形成從原料到電站的產業鏈,更能有效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
同時,已建成的光伏電站往往可以獲得穩定的補貼,這就相當于是一個穩定的現金流,雖然是延遲發放,但對那些大型光伏企業而言,它們對補貼的需求也并不急切,反而更看重長遠的獲益。
此外,“531”新政更是給光伏行業提供了一個行業洗牌的機會,大浪席卷之下,弱小的企業被淘汰,但它們的設備、場地、原材料、員工乃至電站,都可以化作“養分”供優秀的企業“吸收”,而光伏電站作為優質資產,更是容易受到青睞。吞并優秀資產,這是光伏企業脫穎而出,贏得市場競爭的有力手段。這也是大型企業之所以積極參與光伏電站交易的原因之一。